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自我成長) 別再說「我不夠好」!小心這10句話毀掉你的人生。

(from 天下雜誌)

文字的力量是很驚人的,有時我們不經意脫口而出的話,可能都會對生活、甚或是人生帶來重大影響。《赫芬頓郵報》整理出以下十句可能會對人生造成負面影響的話,若你常常將這些話掛在嘴邊,務必試著接受他們的建議,讓生活更加正面積極。

1.「我很笨」:這句話不只傷人,也嚴重打擊自信心,造成長遠負面影響。

不如這樣說:「我很聰明。」有些人會讀書、有些人是生活智慧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人之處。

2.「我不值得」:若有長輩或是其他人這樣對你說,他們只是將自己的負面感受加諸到你身上,別受他們影響。你值得生命中所有美好的事物。

不如這樣說:「我值得所有美好的事物。」當你生活衣食無虞,就表示你有自身的價值,值得擁有這些。

3.「我好孤單」:世界上有幾十億人口,你不會是孤單的。找出感到孤單的原因:最好的朋友搬家了?最近剛離婚?或是父母最近過世了?不管是哪種情況,都沒必要感到孤單。

不如這樣說:「我是個很棒的朋友。」查查你居住的社區是否有活動中心,加入人群、認識新朋友,你會知道你並不孤單。

4.「我不值得被愛」:如果你剛結束一段感情,或是與家人相處不愉快,你可能會認為是自己的錯。但事實是,人生就是如此,有許多人會走進你的生活、然後離去。但他們的離去不見得都是壞事,那些人也許對你有害無益。

不如這樣說:「我值得被愛,值得很多愛。」對自己好一點,去做個按摩、送自己一大束花,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

5.「我還不夠好」:舉例來說,也許你曾試著創業卻無疾而終,但你不是唯一碰到挫折的人。每次失敗都是一堂課,從中學習並繼續努力。

不如這樣說:「我已經夠好了。」想想過去曾接受過的讚揚,也許是主管說你工作做得不錯,轉念想想會發現其實你已經很優秀了。

6.「我好無助」:你可能深陷困境,因而感到無助絕望,但這一切都會過去。你所擁有的能力遠比你想像中的強大,只要抱持希望,就能改變人生,朝理想邁進。

不如這樣說:「我充滿希望!」機會總有一天會降臨的。

7.「我好窮」:你的帳戶也許只剩100元,但如果你不斷強調自己很窮,就只能繼續跟收支纏鬥。找出窮困的原因,養成新的理財習慣,錢不會留不住的。

不如這樣說:「我很富足,且還會更加富足。」相信自己,該屬於你的都會是你的。

8.「我太老了」:別再落入年紀的錯覺,不管你現在幾歲,前方都還是有大好人生等著你的。

不如這樣說:「我現在這樣很棒!」你也許已經65歲,但你可以擁有25歲的心靈;反之,在25歲的面容下,也可能藏著65歲的靈魂。接受人生的每個階段,並活得精采。

9.「我沒有天份」:每個人都有天份,有些是天生,有些是後天養成。而有些事你可能不認為是天份,像是在半小時內整理好衣櫃,但它確實是種才能。

不如這樣說:「我有天份,並且會運用它們造福他人。」寫下你的才能,還有那些你想要培養的能力,並善加利用它們。

10.「我受到詛咒」:遇到困難時,只有孩子才會相信那是詛咒帶來的結果,但世界上並沒有詛咒這檔事。

不如這樣說:「我受到庇護、保佑。」保持正面思考,想想身邊的好事,這些都是詛咒帶不走的。

仔細聽聽你自己、以及身邊朋友所說的話,拿本筆記本寫下來,你會發現這些話語會造成莫大的影響。試試保持這習慣一個月,培養自己的正面思考,若是失敗了也別輕易放棄,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正面思考也需要時間養成。






-----
命好不如 習慣好
我們值得過好生活
就從 每天練習「講好話」開始吧^^

一起加油~克弦

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

(自我成長)工作最大的冒險,就是你從不冒險!7問答決定去留。

(from 天下雜誌)

20多歲正是初入社會的年紀,這段時間所做的職涯決定都是為未來人生鋪路。該投入穩定、還是能累積經驗的工作?該選擇薪優或是能快速成長的機會?面對職涯難題時,應先問問自己以下7個問題:

1. 這份工作能激勵你學習新事物嗎?

不論在選擇大學主修,或是決定職涯方向時,我們一直以來都遵循「學有專精」的教誨。但初入社會就局限於單一領域,不僅會使視野、知識窄化,更會限制自我潛能的發展空間。若面前的選擇有助於未來職業展望,就不必過於著眼當下的短期風險。

2. 這份工作能促使你認識自己嗎?

20多歲是透過工作重新省視自己的最佳時機。在考慮工作機會時,多思考該職位發展及探索的可能性,而不是受到頭銜、職責的吸引。初期的工作經驗應該要提供成長及嘗試的空間。

3. 這份工作是否讓你感到一絲絲的恐懼?

強迫自己突破極限才能成長。要更有野心,別受限於常理或安全感。

4. 這份工作是否讓你的親友感到一絲絲的恐懼?

深愛、關心你的人總是想保護你免受任何傷害,因此引導你走向更安全的道路。若是身邊的親友提出不同意見,請將那些保護心態列為考慮的因素之一。他人經常難以理解,那些看似帶有風險的選擇,其實對於個人成長最有幫助。

5. 這份工作有改變你衡量成功的方式嗎?

如果你認為成功是奠基於存款、升遷及紅利,那你就誤將注意力放在那些副產品上,真正有價值的是一路上累積的經驗。給自己一點時間找出真正有價值的事物,並重新定義成功。

6. 這份工作是否充滿有熱情的人們?

熱情能感染周遭的人,若你身邊圍繞的都是精力充沛、有創新思考的人,你也會感染到相同的幹勁。

7. 談到這份工作時,你是否感到興奮?

當你無法停止與親友們討論這份工作機會時,就代表了你對它的重視程度。熱情及認同對於一個潛在的成功機會是非常重要的。注意你所提起的要點:經驗?薪資?成果?這些答案沒有對錯,但了解自身的動力及興趣為何,將有助於你選擇下一步怎麼走。






-----
我的答案 全部都是【是】^^
一起加油~弦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好書)幸福的魔法:更快樂的101個選擇

哈佛最受歡迎的人生導師塔爾.班夏哈 他在哈佛的公開課程-幸福課,全球瘋狂下載 繼紐約時報暢銷書《更快樂: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後,最新力作! 如果人生是一篇樂章,我們選擇的每個行動,都會決定如何觸動奏出永恆樂章的琴弦。 班夏哈是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人生導師,他的「正向心理學」與「領導心理學」課程,是哈佛最受歡迎的課程,修課人數創紀錄。他在哈佛大學的公開課程,全球瘋狂下載! 班夏哈深信正向心理學可以應用到日常生活、提升社會的幸福感。心理學研究指出,幸福快樂有40%取決於我們的選擇;人可以選擇思考的方式,我們選擇做什麼、選擇看事情的觀點,直接影響我們的感受。 這本書不是討論道德選擇、不是重大決策的工具書。班夏哈用淺顯易讀的故事,以及他蒐集多年的近百位領域名人面對生活大小事的智慧,幫你留意生活中每分鐘、每一天,都在做選擇,累積起來,就是我們的人生。 

http://www.cwbook.com.tw/product/ProductAction.shtml?prodId=0000010219


-----

無人能替你思考,你要浪費你的人生,還是有所作為,端視你是否思考自己想做什麼,思考你的所作所為的後果。為了善用人生,我們首先必須選擇作出選擇(choose to choose),這個選擇是其他所有選擇的基礎。

我們必須相信這麼做會比我們一般所看到、認知到的可能性還要多,努力檢視這些可能性,從中選出對我們最好的那一個。這是你每時每刻都面臨的選擇,你不會別無選擇。  

「你有權選擇自己的路,這是神聖的權利。善用此權利,擁抱無限的可能。」— 歐普拉(Oprah Winfrey)  

 

最近,我注意到很多有關現代生活壓力的談話,最後總會有人下結論忠告大家不應再憂慮太多、別再過度強求,應該順勢而為、好好過日子。有時候,這些是好忠告,因為許多事物並非我們所能掌控,憂慮也無濟於事。而且,我們往往太聚焦於未來,反而失去當下可以獲得的喜樂。不過,這些忠告有個嚴重缺點,那就是「好好過日子」可能導致我們放棄了最神聖的權利——自由選擇人生之路的能力。

「好好過日子」看似能使我們擺脫壓力與掙扎,實際上卻陰險地阻礙我們善用人生。 當「好好過日子」的訓諭變成不去選擇的許可證時,我們就只能順著他人的選擇走,我們將只是依循著我們過去的作為,對生活中的種種作出消極的反應,而不是積極地創造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 

為了善用人生,我們首先必須選擇作出選擇(choose to choose),這個選擇是其他所有選擇的基礎。我們必須相信這麼做會比我們一般所看到、認知到的可能性還要多,努力檢視這些可能性,從中選出對我們最好的那一個。

我們全都有過受困的感覺。我們或許討厭在不可理喻、不尊重我們的老闆底下做事,但為了五斗米不得不折腰,尤其是在工作難找的時期,我們別無選擇,只能繼續捧著這飯碗;我們和伴侶的關係可能早就貌合神離,或已不再相愛、相處不愉快,但因為我們害怕孤獨,關係也就一直持續下去。 

即便在順境中,仍有其他令我們感到受困的情況。像是認為私人生活和工作上,一切都順利,但感覺就是少了什麼重要的東西;我們可能領悟到對許多事情都應該要感恩,卻因為好像沒有什麼能令我們感到振奮鼓舞的事情,而又覺得不足夠。不論是逆境還是順境,我們總感覺受困,看不到出路。 

在我們感到受困的時刻,就必須選擇作出選擇,必須致力於尋找新途徑來改變自己的人生,致力於在自己身上找到鑰匙,開啟困住我們的囚室之門。此時我們必須認知到,雖然客觀條件與限制可能在某程度上形塑我們的人生,但囚室也跟我們本身的心態有關。

路總是為我們而開啟著,我們可以多少作出改變以改善境況,選擇作出選擇就是要找出引領我們改變的路。 請了解並相信選擇作出選擇的力量。試著坐下來反省、分析、思考向你開啟的種種可能性,問自己一些較深入的問題:必須怎麼做,才能使人生變成自己想要的模樣?想朝哪條路走?該如何到達那裡?把你的選項寫下來,跟你信任的人討論你的境況,絕對不要接受「我別無選擇」這個答案。 

選擇作出選擇並不容易,不僅需要努力,也需要勇氣。選擇作出選擇需要深思熟慮、有策略,而非只是隨波逐流;要走未知的途徑,而非順著已選擇的路去走;要願意奮鬥、不畏失敗,而非屈服於安全熟悉之路的安逸感。選擇作出選擇並不保證一定能使你脫困,或是解決你所面臨的任何困難,但這種心態將提高找到解答的可能性。如果你想發掘更多獲得成功與快樂的潛力,就必須具備這樣的心態。   

所以,你會如何選擇?只想得過且過、消極地屈從你的處境?還是選擇作出選擇,積極地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心情)再見了,運動男孩。



灌籃高手中,令我非常感動的一段,流氓朋友鐵男對三井說的話:「再見了,運動男孩。」

隨著自己的成長,不知不覺間,曾經的老友會離你越來越遠,不要恐慌,這是成長必須經歷的,也別多想,那些朋友不是離開你,而是希望你能走得更好。

經營NUSKIN事業,對我而言是一種熱血,裡頭的友情故事大過一切,有時朋友嘴上說的是排斥,但其實一個眼神,我們彼此已經互相理解互相祝福。我們不是平行線,始終,會再度相交。

堅持贏得支持。
朋友們,一起加油~弦



※當然,我的夢想始終不變,總有一天,把所有好友找來一起作NUSKIN ^^

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旅行)11/01~11/05 十一週年紀念@曼谷

11週年&佩宜生日 到曼谷慶祝 出發



恰圖恰市集 超好逛 開心尋寶一整個下午^^
按摩中~







剛剛的W hotel早餐,我們倆包了戶外包廂^^
耶!今天我是魯夫,航向水上市集,衝啊~~







安帕瓦水上市集 很適合我今天的打扮耶
而且竟然有賣 草帽!(現編的喔~)
每一艘船都是海鮮餐廳 現烤現吃 太過癮了!






今天來作家之翼,探索自我、找靈感。
(看起來很容易誤會成只是在吃下午茶)



各國名媛貴婦一致推薦的東方文華下午茶~

歲月淬鍊出的優雅氛圍
激發靈感的作家之翼
坐在黛妃坐過的位子上
喝著到巴黎要排隊才喝得到的Mariage

我深深的體會到
我真的不是甜食咖
(到底有誰可以一個人吃完一座點心塔?)






emily:
感謝你們的祝福,看到影片很感動;~~
我的願望是
希望在Nu Skin相信我的人都得到幸福
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都健康平安
還有…常常可以保有18歲的心情:
世界是新鮮的
感情是單純且強烈的
明天充滿希望
永遠不怕重新再來





Lucky day~
設在鐵道上的市集
曾經被CNN報導過
火車一來大家急忙收拾

----------------------
到美功沒多久火車就來了
後來遇到兩組分別從法國和深圳來的遊客
都說可惜錯失了火車開過的時間

旅途中的遺憾
給了未來舊地重遊最好的理由








今天挑戰鄭王廟 很高 很陡
尤其最後一層 樓梯和地面幾乎垂直啊
我好怕~~
(但還是要裝得若無其事,才帥!)






進擊的大佛@Bangkok





(生活)我們在路邊吃薯條

如新生活
每天都有新的挑戰


























薯條還是不要常吃
紅燈區食物喔

(自我成長)大老闆親授6招:每天只睡4小時,還能兼顧家庭與工作。

(from科技報橘,原文出處

知名問答平台Quora上出現了一個問題:大老闆們是怎樣在每天只睡4~5小時的狀況下還能經營數百萬美元的公司呢?住在美國LA,擁有一個6歲女兒的女性創業家亞力珊卓.丹絲克(Alexandra Damsker)提供了她創業以來如何在沒時間睡覺的情況下,仍能夠有效地管理公司及照顧家庭的方法。(本文以第一人稱敘述)

雖然我(還)沒擁有一個數百萬美元的公司,但我也是那些只睡3~5小時還能工作的老闆之一。只能睡這麼少的原因,無關於任何藥物,也不是因為沒效率的管理(據我了解)。這是件很複雜的事情。但我學會怎麼如何在這麼短時間睡眠的情況下,還能管理好個人生活和工作,以下是我的作法。

第一、少看電視
當你不看太多電視時,你不但會睡得比較好,還會做更多工作。看電視時,大腦實際上比睡覺時更不活躍。這種惰性是會上癮的。當我女兒看太多電視的時候,她就會變得一團糟,出現暴怒、哭泣、尖叫,完全失控的情形。她不吃飯也不聽話,就像是上癮一樣,而我正在讓她戒毒。雖然我老公不會哭,但他也非常類似,他會變得更愛抱怨。

我不確定是不是每個人也都是一樣的情況,但我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擁有「再看一個節目」的心理,於是乎嘴巴開開直視著那個讓你無法好好工作、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和好好玩的死亡喪鐘(指電視)。

第二、限量的碳水化合物
對我來說,它總是讓我很想睡。

第三、限量的會議
跟碳水化合物一樣。喋喋不休的會議中不是無聊地一直說,就是無聊地一直聽;沒有任何好處。

第四、特定的睡眠時間

特定的睡眠時間會讓我睡更好,而不是睡幾個小時;這是我生理時鐘的轉變,從我二十幾歲開始就是這樣了。如果我可以從清晨4點睡到8點,我就很開心。不過,我的家庭生活並不允許我這樣做,所以我通常是從清晨1點睡到4點多,然後早上5點到6點半我很難再度入睡,因為我很愛早晨時光。

第五、適時轉移注意力到有興趣的事物上
當我精神低落的時候,我用一些對我真的有效的解決方式。例如轉換到我真的喜歡做的事(所以我把東西留到想睡的時間做)。我會逛 Quora(很危險,因為我在這裡的時間長到不應該。這裡真該有個碼表或時鐘的!)。我外出。我寫email或跟朋友聊天(通常不是在電話上,我討厭電話)。我玩玩撲克牌。或者,如果所有方法都失敗,我就小睡片刻。我通常在空閒的日子裡睡得比較多,或如果週末沒事的話,但這很有效。

第六、擁有一份你真心熱愛的工作
最重要的第六點,我真的真的真的很愛我的工作。我超級愛它!我對於可以做我的工作感到無敵開心。我有很不如意的日子。我有一連串很不如意的日子。但運氣就是這樣,不過就是遇到比較衰的日子,但總體來說我的生活還是無敵美好的。

工作讓我很興奮得起床,很荒謬的在早上6點半打會議電話;工作讓我很興奮得在家族聚會時,還順便打電話和開會;工作讓我克服害羞,在飛機上跟隔壁的人說話;對工作的熱情,讓我在下午陪女兒一起玩時,想到之後得看文件看到凌晨4點,還要去處理一些文書工作,但也不會覺得厭煩。

大部分的時候我都覺得我是個很幸運的人。我有很支持我的配偶、一個很棒的小孩,還有一隻很好的狗,還擁有健康的身體。在工作方面,雖然我經營的公司很可能被一分為二,但我被賦予管理的權利;共事的夥伴們都信賴我與我的領導能力,他們相信我所創造的東西。

我做我認為能改變世界的事情。而今天,我心情超好。我不那麼擔心我的睡眠,我睡我能睡的,然後做我每天該做的。

我身邊的人都試著要幫忙我(在很多事情上面),我有我的先後順序(我從不讓我小孩受苦,我不能讓自己生病)我只專注在我立刻得做以及還有很快得要做的事,我必須把那些事情搞定。我真的相信到最後這會對所有人都有好處,對我的親朋好友們也會有好處。


這就是我怎麼做到的。






-----

以上方法只是參考,然而,
不一定要是大老闆,有多忙、時間有多緊,兼顧家庭、事業和健康,都是基本而已。

這也讓我想到,可口可樂總裁曾說過的:
「我們每個人都像小丑,玩著五個球,這五個球是你的工作、健康、家庭、朋友、靈魂,其中只有一個是用橡膠做的,掉下去還會彈起來,那就是工作。而另外四個球都是用玻璃做的,掉了,就碎了。」

一起加油~克弦

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

(體重管理)運動後聰明吃,加速減重。

(from 康健雜誌165期)

運動完不必挨餓,把握黃金一小時補充輕食,體力迅速回復又不怕胖。

運動結束後擦擦汗,你是為了讓減肥效果更好,只好忍著飢餓感猛灌水?還是犒賞自己的辛勞,大快朵頤?

其實,你可能已經浪費了一天當中身體吸收養分最完整、迅速的黃金時間。不管你是要減重、增肌或是為了健康,運動後的30分鐘到1小時內,聰明攝取一份營養均衡的輕食,讓身體能量迅速恢復,最後都會讓你的目標效果加倍。

早在12年前,美國運動醫學學會與美國膳食協會就曾公開肯定「運動後營養補充」的重要性。尤其在中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後,你的身體非常需要恢復精力與修補肌肉的來源。簡單來說,這時候你需要一點卡路里的進帳。

就像車子沒油了需要補充,才能走更遠的路。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教授劉珍芳解釋,運動時肌肉裡的肝醣大量被消耗,肝臟中的肝醣也被用來維持血糖平衡,因此,運動後補充一份均衡營養的輕食很重要,內容以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搭配最為理想,碳水化合物可恢復維持體力的肝醣,蛋白質者則能修補因運動受到破壞的肌肉組織。

如果運動後都沒有吃,就會像禁食,第二天你可能會非常疲倦,精神無法集中,肌肉痠痛也不易恢復。運動強度愈大,不舒服的感覺愈明顯。

心跳率130~140之間的中高強度運動例如跑步、爬山,運動後更應立即補充營養。

掌握黃金時間
許多人擔心運動後身體的吸收力變強,吃東西很容易變胖。甚至有人會認為辛苦運動燃燒掉的卡路里,會因為補回來的飲食而前功盡棄。

身體的吸收力變強是事實,但是容易變胖的結論並不正確。

1999年《營養科學與維生素學期刊》裡有一篇研究,比較運動後立刻進食與4小時後才進食的差異,在同等熱量食物的標準下,10個星期後運動後,立即吃的實驗組,體脂肪比另外一組低了24%,肌肉質量則多了6%。美國運動理事會的首席科學官員布蘭特認為,運動後的飲食不僅不會影響減重,反而會增強你的體力,從長遠來看更能幫助你減肥。

劉珍芳建議,運動後半小時到1小時,可補充一份簡單的輕食來恢復體力。 這些熱量並不會被當成脂肪儲存,而是拿去修補損耗掉的能量與組織。國立體育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最近也發現,運動後1小時之內攝取正確的飲食,身體像個海綿一樣,會迅速吸收吃進去的營養,提供修補之作用。

而運動後愈晚吃東西,效果可能愈不理想。因為延遲進餐,只會使得肌肉被迫分解肌肉蛋白來替補能源的缺乏,且之後使能源分配回肌肉的比例下降,讓養分被肌肉外的組織(脂肪組織與肝臟)儲存,台北體院運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郭家驊說。

碳水化合物聰明吃
很多人不知道這個祕密,運動後其實是一天當中最適合吃複合性澱粉類食物的時刻。

大家一聽到就害怕的澱粉與碳水化合物,例如地瓜、麵包與御飯糰等,扮演運動後的重要角色。因為運動時消耗掉的肝醣,可以靠好的碳水化合物來恢復,讓體力迅速回來,並且不會儲存成脂肪。

國際運動有氧體適能教練李筱娟指出,很多人減重時只吃蛋白質,不吃碳水化合物,長期下來身體機能會失調,復胖機率反而會提高。

近二十年來國外不少研究顯示,運動後攝取麵包、麵食類、穀類食物、糙米、馬鈴薯等複合性澱粉有助於肌肉修補,至於富含糖分的餅乾與蛋糕等單一性碳水化合物,則應盡量避免。

除了澱粉類,水果也是碳水化合物中不錯的選擇,柳橙、蘋果、奇異果與番茄等都很適合當運動後的補充,甚至可以做成果汁,加速身體吸收的速度。劉珍芳建議,也可選擇略帶酸味的水果,裡面富含的檸檬酸有助於促進肝醣的再生。

蛋白質輔助修護受損肌肉
而蛋白質的重要性則在於可修補與再生運動時被破壞的肌肉組織。已經有不少研究顯示,碳水化合物搭上適量的蛋白質,可以增加肌肉質量與性能,甚至有助於減少體脂肪。

日本曾有一份研究指出,運動後攝取蛋白質的人,減少的幾乎為脂肪,而運動後沒有攝取任何食物的對照組,流失掉的除了脂肪還有肌肉。

若想透過重量訓練來增強肌肉的人,可以選擇適量蛋白質的碳水化合配方的飲食來加強肌肉生長,對於比較講究快速恢復的比賽選手,可選較易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與乳清蛋白配方食品。

不過郭家驊提醒,一般運動後的飲食比例上仍應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因為碳水化合物有較佳促進胰島素分泌的效果,可加速蛋白質被吸收。如果碳水化合物比例過低,可能造成血液中的氨基酸被吸收的速度緩慢,在血液中滯留較久,反而加重腎臟負擔。

掌握份量黃金比例 澱粉4或3:蛋白質1
根據國外的設計研究,最聰明的做法是運動後吃點東西,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比例為4:1或是3:1,能對肌肉恢復產生較好的效果。

並且份量不要多,熱量控制在300卡左右,在這個原則之下,不會讓你脂質合成的酵素增加。「身體有一個良好的自我調控功能,當你需要這些熱量的時候,身體就會選擇走向吸收這條路。」 劉珍芳說。

熱量不超過300卡
如何控制運動後的點心為300卡以下,且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為4~3:1有訣竅。

劉美珍建議民眾把握一個原則,含有比較多碳水化合物成分的食物,例如鮪魚御飯糰、包子、壽司,可搭配另外一種含蛋白質比較多的食物例如低脂牛奶、優酪乳或低糖豆漿等,營養上較為均衡。

例如香蕉搭配一杯低脂牛奶,即為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均衡分配,熱量只有約250卡。其他像地瓜+1顆水煮蛋、幾顆杏仁果+低糖豆漿,或是一份馬鈴薯沙拉三明治,也都是可以考慮的選擇。

運動前先可以先在家裡準備方便攜帶的食物,例如全麥鮪魚三明治、馬鈴薯沙拉三明治,香蕉等水果、綜合果汁。也可將綜合無糖優格、豆漿、牛奶與水果混打製成水果奶昔,運動後可以立即補充。

若無時間準備,便利超商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鮪魚御飯糰、低糖豆漿、茶葉蛋、果汁、低脂牛奶等,清楚的營養標示讓想控制熱量的人非常方便。

此外,建議至少喝水250~500毫升,不要喝咖啡等利尿性飲料。
吃過輕食讓體力快速恢復後,正餐仍須謹記均衡攝取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例如白飯、糙米飯、吐司、地瓜、麵條等複合性碳水化合物類食物,再配上豆腐、肉類、魚蝦類、乳類、蛋或瘦豬牛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避開高脂肪例如油花較多的五花肉、奶油麵包、餐包、雞翅、冷飲、零食等。

若是太晚運動或是飯後運動的話,建議以一份輕食為主即可。


《運動後超速配飲食》
根據國外的設計研究,最聰明的做法是運動後吃點東西,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比例為4:1或是3:1,能對肌肉恢復產生較好的效果。且熱量不超過300卡!快來看看哪些食物超級配:






2014年11月9日 星期日

(分享)該磨練的不要逃避;輕鬆的路,不通往幸福~

壓力就是助力 堅持下去不要放棄 最後你就會知道 -1



壓力就是助力 堅持下去不要放棄 最後你就會知道 -2



壓力就是助力 堅持下去不要放棄 最後你就會知道 -3



壓力就是助力 堅持下去不要放棄 最後你就會知道 -4



壓力就是助力 堅持下去不要放棄 最後你就會知道 -5



壓力就是助力 堅持下去不要放棄 最後你就會知道 -6



壓力就是助力 堅持下去不要放棄 最後你就會知道 -7




(感人)但你沒有



































-----
好感動

珍惜、感恩,那些身邊重要的人。
今天,跟他們說聲謝謝~


克弦

(健康)8大習慣性壞姿勢,你有幾個?

(from 康健雜誌160期)

1.長時間頭側一邊講電話或在沙發上睡著了

將話筒夾在脖子上講電話,肌肉會過度用力收縮,頸椎容易受傷。如果不得已必須這樣講電話,時間要縮短,「絕不可講超過半小時以上,」振興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李林鍵建議最好使用耳機或擴音。

同樣地,側著身子在沙發上睡著了,如果長期往右側彎,右邊的椎間盤或關節容易退化。

2.長期低頭打電腦、玩手機

身體往前彎(這時會因為代償作用使得背拱起來)、駝背、低頭打電腦,這種典型的猿人姿勢,會使得肩頸過度緊繃、腰痠背痛、腰椎負擔大甚至合併脊椎側彎或椎間盤突出,甚至許多年輕人頸椎提早退化,長骨刺。

當眼睛平視時,頸椎可維持正常應有的弧度,當頭部往前傾,頸椎的弧度增加甚至出現明顯的轉折點,產生頸椎壓迫,如果長期低頭,頸椎會被拉長、過直,肩頸容易僵硬痠痛,瑜伽老師Judy就發現很多企業家長期低頭閱讀、思考或打電腦,導致頸椎過直。

建議打電腦時,臀部坐到底,背部平貼椅背,雙腳平放地面,兩側肩膀放鬆,當身體需要前傾時,應該彎曲髖部並保持背部平直,使用滑鼠的手最好有個支撐,避免肩膀壓力過大,同時電腦不要放太低,「眼睛俯視約15~20度,也就是水平線下來一點點的地方,」李林鍵強調。

3.坐時身體往前傾或背後懸空

很多人喜歡斜癱在沙發上或坐著時身體往前彎,這種不良坐姿都會對腰椎產生很大的負擔。建議將臀部坐到底,使背部平貼椅背,或者使用腰墊,雙腳要平放地面,如果椅子太高可拿個小板凳墊腳。

理論上,坐著時,膝蓋跟髖關節要差不多高或稍微高一些些,如果膝蓋過低,表示椅子太高了,要調整高度,或者放腳墊,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林伯威提醒。

4.彎腰駝背站、走

經常駝背走路或站立的人要留意了。

駝背時,身體為了平衡肚子會凸出來,「很多中年人就是這種駝背凸肚型,」《療癒瑜伽解剖書》作者Judy說,這時上半身的力量會壓迫在腰椎上,長期下來容易腰痠、腰椎長骨刺或滑脫。

另外一種是「平背型」,腰椎過直,容易導致骨盆後傾,身體的重量落在膝蓋,讓膝關節受力不平均,長期下來,膝蓋容易退化。

尤其愛穿細跟高跟鞋的女生,身體的肌肉要更收縮才能維持穩定性,使得背部與腹部的肌肉緊縮,並且腰會過度往前挺,增加腰椎負擔,李林鍵說,如果非穿不可,就穿粗跟的高跟鞋,支撐力較好。

此外,如果工作需要久站,可以在腳下方放個小矮凳,兩腳輪流踩在上面,並且要調整桌面高度,避免長期彎腰站立。

5.趴睡

不要趴在床上睡覺,對腰椎與頸椎壓力很大,因為這會讓腰椎與頸椎過度往後仰,對神經造成壓迫,李林鍵建議,尤其有背痛或頸痛的人,要正躺或側睡。

平躺時,膝蓋後面墊個小枕頭,可避免腰椎因過分伸展造成僵硬並減少腰椎的壓力,如果將小枕頭放在足踝下,除了可減少水腫,還可讓髖關節有些彎曲,促進血液循環。如果側躺時,記得膝蓋微彎,一腳伸直一腳屈曲,或者在兩腳之間夾枕頭,避免上側骨盆傾斜。

此外,睡覺時避免不睡枕頭或睡太高的枕頭,以免造成肌肉緊繃,頸椎無法放鬆。很多人的頭痛就是頸部長期緊繃所造成的「壓力型頭痛」。林伯威提醒,頸椎一整天唯一可以放鬆的時間,就是躺下來好好睡一覺時。

記得,枕頭要整個塞滿頸椎,不要讓頸椎懸空,仰睡時,額頭跟下巴要和床面呈平行,側睡時,頸椎要與床面呈平行,掌握這個要訣去挑選適合自己頭型的枕頭,至於床墊的選擇,要適中偏硬,床墊過軟,將無法支撐脊椎。

6.靠坐在床上看書

很多人喜歡在睡前將頭、背靠在床頭,整隻腳平放,或坐或臥在床上看書。這個姿勢其實很傷脊椎、骨盆與膝蓋。許多肩頸痛、頭痛、落枕、腰痠、腿麻、無力都由此來。

這姿勢會讓整個身體因床墊柔軟造成骨盆搖晃下陷,也可能因僵硬造成壓迫推擠,身體重量完全壓迫在骨盆的坐骨及臀肌上,這兩者都會使骨盆及脊椎周邊肌肉為維持身體平衡而過度收縮用力,也可能在造成骨盆結構斜歪扭轉的同時,更增加脊椎關節間極大的壓力。而雙腳也可能因骨盆姿勢不良而不自覺用力,使後腿肌變得更加緊縮,甚至帶動雙腿、雙腳內外轉,加速髖骨及膝蓋關節斜歪磨損退化的程度。

此外,當背靠在床頭時,胸腔和後腦杓全部被頂直前推,身體所有的肌肉特別是上背近肩頸附近,被迫用力前推擠壓,不僅肌肉緊繃產生痠痛,甚至影響循環和神經系統運作,對脊椎甚至整體的健康造成極大傷害,吳宛竹說,很多人經常腰痠背痛,原因之一就是常常坐在床上看書。

如果習慣睡前看書,建議別超過15分鐘,或改成將一腿彎曲、另一腿伸直的姿勢,數分鐘後交換,避免讓身體的受力點集中在一個點上(骨盆或腰椎),導致肌肉疲乏而受傷。

7.錯誤穿鞋法

這樣彎腰穿鞋子,腰椎承受很大的壓力,建議找張椅子坐下來或整個身體蹲下來穿鞋,避免腰椎受傷。

8.起床時動作太快

很多人趕著上班,一起床就從床上彈起,趕著刷牙洗臉,「即使是年輕人也常常閃到腰,」骨科醫師游敬倫發現,主要是因為平時肌肉就僵硬,在床上躺了一晚,肌肉還沒放鬆就瞬間下床,肌肉很容易受傷。

建議起床時先翻身,採取右或左側躺,然後用手部的力量將上半身撐起來,再把腳移到床外,放在地板上,慢慢起身。




-----
老婆今天一早傳來警告我的文章!
糟!中五個><
我要改!真的!
一起加油~弦

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自我成長)6大心法,愈忙愈有效率。

(from cheers 119期)


下午1點半,靖荃錯過了用餐時間,獨自坐在座位上繼續忙碌。下午2點,他要跟老闆開會,現在為了準備資料,已經快要焦頭爛額。3點半,另外有個跨部門會議等著他,5點則是跟廠商約好了見面,討論下個季度的合作案,而在辦公桌的一角,還有幾份等他批閱的企劃案。那幾份企劃案,已經靜靜躺在那兒一星期了。

自從接下主管一職後,靖荃馬上被排山倒海而來的工作量嚇到。他沒想到,從專業工作者晉升到管理職,竟然會冒出那麼多工作來,他的時間永遠不夠用。

這時候,幾位部屬剛用完午餐,有說有笑地走進辦公室,看著他們愉快的神情,靖荃心裡陡然浮現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忙得要死,他們看起來卻好像沒事做?」

多數新手主管都會面臨靖荃這樣的困境,他們自動延長工時,努力壓榨自己,筋疲力盡之餘,甚至開始懷疑:「我是不是不適合當主管?」

事實上,升任主管,絕不只是頭銜的轉換而已,更重要的是工作本質的轉變。「管理」這件事開始出現在新手主管的工作中:向下要管理部屬,向外要管理部門間連繫與合作,甚至還要向上管理上司。不過,每個人的時間都有限,因此,在做好這些工作前,他們首先要學習的是時間管理。

經常處於兵荒馬亂狀態的新手主管,只要遵循以下的方法,一定可以做好時間管理,井然有序地規畫自己的工作。


方法1:拒絕屬下的依賴性請示,別讓屬下的問題變成你的問題
曾因「時間管理」(Time Management)一文創下《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單篇下載次數最高紀錄的威廉.昂肯(William Oncken)在文中明白指出,多數主管從未察覺,「自己大部份時間都花在處理部屬的問題。」

許多主管成天被淹沒在屬下的請示、詢問、要求中,簡直無法脫身。當部屬提出問題時,沒有經驗的主管往往會一口答應幫忙,殊不知,這樣一來,部屬的問題就變成主管的問題,主管只會愈來愈忙。

昂肯建議,不要讓部屬「分配」工作給你,而是要讓他明白,「問題是你帶進來的,還是應該由你帶出去,你可以向我求助,但我不會單獨採取行動,而是由你和我一起解決。」

一位中小企業的經理就有過切身經驗。曾經有位廠務人員拿了流程改善措施來請他裁示,他因過於忙碌,沒時間過目。禁不起廠務人員一再催促後,他終於忍不住回答:「我可能永遠不會有時間看,你自己分析一下,提出一個方案吧。」隔天,廠務就自己把問題解決了。

不過,《與成功有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的作者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提醒,主管千萬不要獨裁地「把問題丟回去」,而是要和部屬持續溝通,建立部屬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地進行授權。否則,部屬一樣會不斷回來找主管,佔用主管時間(詳細的授權之道,請見第117期《Cheers》雜誌)。


方法2:列出工作清單(To-DoList)
詳列工作清單是管理時間時一定要做的,它會提醒你完成該完成的重要工作,而不是遇到什麼事,就做什麼事。

首先,你必須將所有該做的事情條列出來,依照重要性與急迫性來排定優先順序,然後盡量將心力投注在重要事情上。

為了更有組織一點,你可以先以週為單位,擬定每週計劃表,然後細部條列每日工作清單。有個好建議是,選定星期五下午或星期一早上,花10分鐘,安排一週的工作計劃。不過,千萬記得,不要將自己的時間填滿,一定要留下休息及因應突發狀況的緩衝時間。

如果一項工作過於繁重,你可以將它切割,分成一個個的小任務。如果還是過於沉重,就再進行切割。理想上,一項任務的完成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兩小時,因為研究顯示,一般人全神貫注於某件事90~120分鐘後,精神就很難繼續集中了。

此外,將工作進行切割可以讓你一次把一件事做完,工作起來更快速、更有成就感。還有一個小訣竅是,從比較困難的任務先著手,這會讓剩下的工作愈來愈簡單,心情就會愈來愈愉快。


方法3:將理想時間留給自己,拒絕外界干擾
從現在開始,用心注意你一整天的工作狀態,連續幾天後,找出你一天內精神最集中、工作效率最高的時間,然後將這段理想時間保留給自己,拿來處理最困難、最棘手的工作。

讓你的部屬知道你的理想時間,在這段時間內不接電話,不見訪客,不容許部屬的干擾。

要新手經理人堅持保留理想時間有時很難,他們往往不好意思拒絕同事或部屬。不過,當你明白時間被打斷會造成什麼後果時,就有勇氣向他人說「不」了。

美國管理顧問公司巴瑟克斯(Basex)的首席分析師史比拉(Jonathan Spira)就明白指出,被打斷30秒看起來好像微不足道,但事後你卻得花費更長的時間才能重新集中精神回到工作上。「我們的研究顯示,大約是被打斷時間的10~20倍,」史比拉表示。


方法4:立即處理,不要拖延
隨著你的職責範圍愈來愈大,你要處理的文件,閱讀的資訊會愈來愈多,為了不讓這些文件堆積如山,你必須做好資訊管理的工作,重點就是:立即處理。

首先,在收到文件或電子郵件時,先花幾秒鐘看一下文件的標題及內容,判斷該份文件的重要性與急迫性,然後採取以下4個步驟當中的一個:

1.立即回覆
2.歸類、建檔
3.分派下去
4.扔掉或刪掉它

記住,每份文件或郵件一定都有去處,最怕的就是擱置,擱置也是浪費時間的元兇之一。

舉例來說,可以立即回覆的信件你卻沒有馬上處理,等過幾天後你要回信時,一定要花時間再看一次原信。「再來一次」會浪費掉你很多時間。

除了文件外,新手主管會拖延的另一種情況就是,因為害怕而不想去面對的工作。

由於新手主管要處理許多他以前不曾碰過的事情,例如打考績、在會議上簡報、主動和其他部門連繫等,基於恐懼的心理,經常是能拖就拖,等到最後不得不面對時,事情已迫在眉睫,反而要在時間更緊迫的情況下處理,壓力更大。

《新經理人管理技巧》的作者莫瑞‧史岱納(Morey Stettner)建議,新手主管不要放大這些不愉快的任務,而是採取開闊的觀點:「在我一週50小時的工作時間裡,這只要花30分鐘就可以了。」或是「我很幸運,這原本可能更糟呢。」換個心態思考事情,你會發現很有幫助。


方法5:保持工作場所的整潔
雜亂的桌面與工作環境是時間殺手,但很多主管常忽略這一點,放任自己每天陷入混亂中。

如果你的桌上堆滿書籍、備忘錄、文件、過期刊物,那麼,時間就會在你埋頭尋找某項資料時溜走了。而且,試想一下,如果你的老闆及部屬經常看到你東翻西找的找東西,有時還找不到,他們會怎麼看你?因此,把東西收好,放在容易找到的地方。


方法6:隨手記筆記
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隨身攜帶筆記本,將你想到要做的事情、突如其來的構想、老闆的指示、部屬的問題,隨手記錄下來。

如此一來,你就不必日夜想著這件事,解除強迫自己記憶的壓力,也省下事後回想的時間。而且,你也不需要為了怕自己記錯,再花一次時間跟他人確認。

認真說起來,時間管理並不複雜,你也不必非得成為全方位的時間管理達人,有時候,只要做對一件事,或養成一個好習慣,就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許多成功的領導人面對繁重的工作還能一派從容,關鍵就是時間管理。因此,初任管理職的新手主管,如果有心向上學習,切記一定要扎穩時間管理的馬步。


(自我成長)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就感的七個秘訣



“When we think about how people work, the naive intuition we have is that people are like rats in a maze.”
你是否也認同,薪水高低就代表了一切呢?「只要能領高薪,要我做牛做馬都無所謂!」行為經濟學家Dan Ariely表示,若你這麼想,那你就太小看不可思議的人類了!
「我們對現存職場及勞工市場的觀點,就好像在迷宮中用乳酪利誘頭腦簡單的白老鼠一樣」,那麼,若錢並非萬能,該怎麼做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又獲得成就及滿足感呢?

乳酪並非萬靈丹
哪裡有乳酪,我們就往哪裡去,聽起來再合理不過了。畢竟,沒有人能阻擋香氣濃郁又可口的乳酪對吧?奇怪的是,當靜下心來觀察人類的生活實況後,矛盾的地方便出現了,舉例來說,我們常會在媒體上看到許多過程壯烈艱辛卻又深深吸引我們的挑戰,若人類一心只想追求平順快樂,那麼為何還會有人願意承擔各種潛在的風險、受寒受凍,在受盡攀登一座比自己高上數千倍珠穆朗瑪峰的煎熬後還樂此不疲呢?
這意味著,除了享受在迷人沙灘上喝調酒、吹海風的悠閒時光外,我們更嚮往的,是決定出國當一個背包客、走高空鋼索,或上太空跳傘,挑戰人生巔峰,那股「激勵」、「鼓舞」著我們的能量。

別輕易澆息工作熱忱
Dan Ariely提到一位目前任職知名銀行畢業校友的經歷,「我花了超過兩個禮拜的時間,每晚熬夜趕工製作公司併購專案的PPT簡報,圖表、表格,所有資料一應俱全,並在報告前一天交件給老闆審核。」他始料未及的是,老闆冷冷的回道:「嗯,很棒的報告,不過併購案已經取消了。」
一段簡短冷酷的回應就這麼摧毀了他費時兩個禮拜的心血,讓他的心情盪到谷底,Dan解釋,這位校友其實非常享受在打造完美專案報告的過程上,打擊最深的,是當他意識到自己嘔心瀝血的傑作,竟如此輕而易舉地被打入冷宮,永遠不會有人知道他為這份報告所付出努力。
Dan將這種情況稱為薛西弗斯式效應(Sisyphic),在希臘神話中,薛西弗斯因犯錯遭到懲罰,眾神命令他把山下的石頭往山上推,但當他終於抵達山頂時,石頭卻又被推到了山下,相同的場景也出現在監獄片裡,獄卒命令犯人在地上挖洞之後,又下令叫他們回填剛剛才挖好的洞,下列的(秘訣一)及(祕訣二)也證明,這種瞬間摧毀工作成果的行為,確實會降低工作的效率,但同時,若能反轉運用這個簡單的公式,便能輕易提高生產力。

(秘訣一) 展現成果可提高生產力
實驗內容:
在一項由哈佛大學主導的實驗中,Dan要求受試者用樂高拼出系列玩具中「生化戰士」的角色,參予者在拼湊完第一隻角色後可獲得3美元作為獎賞,若想繼續實驗,獎金則會減至2.7美元,以此類推;實驗分成兩組,第一組受試者的樂高作品在完成後會被保存至實驗結束後才拆解,而第二組則是在受試者完成作品的當下立即遭拆散。
實驗結果:
第一組受試者平均拼湊了11隻「生化戰士」,第二組則只完成7隻就放棄。
結論:
雖然說第一組成員也知道他們的作品最後還是難逃被摧毀的命運,但和作品擁有一面之緣、回顧自己付出努力的環境也間接提升了整體的工作表現。

(秘訣二) 若工作不受重視,對獎賞的期望也就越高
實驗內容:
在MIT舉行的實驗中,受試者們將拿到一張打滿字母的文件,他們的任務是在頁面上找出相同的字詞,和第一場實驗一樣,每進入新回合,受試者得到的獎金也就隨之遞減。此次的實驗共分為三組,第一組受試者在完成要求後會在紙上留下名字,然後將作品呈遞給研究人員,研究員在看過作品,嘴上示意地發出「嗯哼」的聲音後,並將之疊在另一堆文件上;第二組的受試者並未留下姓名,研究員在完全不看一眼的情況下直接把作品疊在桌上;第三組受試者的作品,則在呈交後當場就被送進碎紙機。
實驗結果:
第三組受試者要求的獎金是第一組的兩倍,而第二組成員的預期獎金則和第三組相差不遠。
結論:
「忽略作品」和「直接將作品送進碎紙機」的殺傷力大同小異,要達到「激勵」的效果似乎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但另一方面,消除「激勵」效果也是輕而易舉的事,若我們不把這當一回事,我們會喪失許多創造激勵環境的機會。

讓人自我感覺良好的IKEA效應

比起獎賞,刻苦銘心的「過程」似乎更能激勵人心,Dan分享了自己組裝IKEA傢俱的例子,雖然他對傢俱的DIY手冊一頭霧水,也絲毫沒有閒情逸致沉浸在惱人的組裝過程上,但在親手組好傢俱後,他對這套傢俱的喜愛度卻遠超過其他傢俱;另一個類似的例子則發生在自製蛋糕粉上,自製蛋糕甫在市場推出時,料理步驟簡單到讓人難卻步,沒有哪個家庭主婦會興高彩烈地「宣稱那是她親手完成」的烹飪作品,食品製造商了解到這點後,改良了蛋糕粉的配方,現在,大家都得自己做出打蛋、倒牛奶的動作才能享用到「自製」蛋糕的美味,而下列的(秘訣三)也應證了這個理論。

(秘訣三) 愈困難的任務,伴隨的成就感也愈大
實驗內容:
在這次的實驗中,Dan安排了兩組實驗對象,一組為完全沒接觸過摺紙的新手,另一組則是沒有參予過程的旁觀者,新手們在拿到紙張和教學說明後,需折出指定的形狀,由於受試者多為摺紙新手,作品當然也不怎麼美觀,在完成作品後,Dan詢問這兩組人馬願意花多少錢購買這些作品;而在第二階段的實驗中,Dan更增加了摺紙的挑戰性,在沒有提供教學說明的情況下,要求受試者折出指定形狀,受試者的作品當然也就更粗糙了。
實驗結果:
和旁觀者相比,參予摺紙過程的受試者願意多出5倍的價錢買下醜陋的摺紙作品,而參予第二階段、更具挑戰性實驗的受試者也願意花更多的錢買下自己的作品。
結論:
我們評估工作薪資和所付出的努力有著一定的關聯性,而我們通常也會誤以為別人有著和我們相同的評量標準。

亞當斯密VS 馬克思

亞當斯密曾提出生產線的概念,指出一根釘子需經過12道製作手續,若將12道手續個別分配給12個人作,便能有效提高生產效率;馬克思則認為,工作和人的關聯性比追求生產效率更為重要,若一個人只處理同一道手續,釘子整體的品質便不會在他的考量範圍內。
Dan表示,若處在工業革命時代,亞當斯密高效率的生產線概念是相對合適的,不過,我們目前所處的,是一個以知識經濟為導向、一個注重「意義」大於「效率」的世界,鈔票也不再是激勵人們投入工作的萬靈丹了,意義、成品、挑戰、認同感、主導權…等,都會是考量的重點,而若我們能將這些概念運用在職場上,或許我們就能打造出一個快樂又有效率的工作環境!

下列的實驗為同場加映的研究,參考看看你是否也有類似的經驗吧!
(秘訣四) 若自己的工作能造福他人,我們會無意識地受到激勵
實驗內容:
New York Times Magazine前陣子刊登了心理學家Adam Grant在密西根大學內募款客服中心主導的一場實驗,實驗中,研究人員安排10分鐘的時間,讓受募款獎金補助的學生和客服人員攀談。
實驗結果:
一個月後,客服人員花在電話推銷上的時間增加了142%,募款金額更增加了171%,但客服人員都否認工作效率、業績和受益學生的造訪有關。
結論:
實驗顯示,客服人員對自己幫助到別人的好感,會在潛意中產生激勵作用,雖然他們無法明確指出驅使他們前進的原因,但他們的表現確實提升了不少。

(秘訣五) 若答應過要幫助別人,我們會盡量信守承諾
實驗內容:
心理學家Grant在一所醫院主導的另一場實驗中,他在醫院洗手台上方分別放置「一雙乾淨衛生的手能讓您遠離疾病」和「一雙乾淨衛生的手能幫助病患遠離疾病」的標語。
實驗結果:
在掛有「幫助病患遠離疾病」標語的洗手台上,醫生和護士使用肥皂和洗手乳的次數增加了45%。
結論:
幫助別人的「親社會行為」(prosocial behavior)能產生激勵作用。

(秘訣六) 正向增強能提升表現
實驗內容:
要求兩組哈佛大學學生,在實驗中發表演說及接受面試,第一組的研究人員會作出微笑、握手等友善的動作,第二組則以皺眉、插腰來取代。
實驗結果:
第一組學生在回答和數字相關問題的正確率高於第二組的表現。
結論:
我們能否克服壓力取決於我們的感受,若我們覺得自己能搞定一切(如第一組的情況),我們會進入信心滿滿的「挑戰姿態」;相反的,若我們對眼前的挑戰毫無把握,我們便會垂頭喪氣。這意味著,當我們對自己能力充滿信心時,我們將受到更大的激勵,表現也會更突出。

(秘訣七) 引發正向情緒的圖片能提高專注力
實驗內容:
在廣島大學的一場實驗中,研究員將學生分為兩組,並在學生們個別觀看動物及動物寶寶圖片的前後,測試他們的反應力。
實驗結果:
兩組成員的表現都有進步,但看過可愛動物寶寶圖片學生進步的幅度較大。
結論:
研究員認為由可愛動物引起的正向情緒能幫助我們提高專注力,提升需要高度注意力工作的表現,現在,你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在辦公桌上擺放可愛的熊貓寶寶照片了!

我們的使命是要在世界各地凝聚一股善的力量:憑藉酬報優渥的事業機會、不斷創新的優質產品、和充實積極的優良文化,賦予人們提高生活品質的力量。

最新消息:https://www.evernote.com/shard/s10/sh/98d54d03-66ca-46fe-9493-da603031755b/a9920c1d5d224563853c6f6bea04dcb8

NU SKIN 寰宇領袖

陳克弦 Ellery Chen

賴佩宜 Emily Lai

FACEBOOK : ellerychen

Cell Phone : 0937967175

每天 都要離夢想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