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體重管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體重管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4月15日 星期三

(體重管理)十個壞習慣在扯你減肥後腿

遵守了飲食原則,也規律運動了,還是瘦不下來?少吃多動,不能保證減肥成功。原來,一些生活中的小習慣如討厭走樓梯、搭交通工具只坐不站、不愛喝水、不吃早餐、愛吃小體積高熱量的食物等,無形中都在抵銷為了減重所做的努力。
  • (2015-04-14 康健雜誌    文/呂嘉薰)

你知道嗎?站著講電話能消耗熱量;三餐飯前喝水500cc能減肥。相反的每天睡不到6小時,肥胖機率增20%;不吃早餐的肥胖機率升高到34%;一顆小小的水餃熱量將近100卡。

我們渾然不知它們對減肥的影響那麼大。

減肥是行為養成,戒掉這10個壞習慣,還自己更有效率的減肥方式吧。


1.減肥不敢昭告天下

正在減肥,不敢跟別人說?這就很難成功了。

減重的第一關是說服自己,再來就要告知親近的家人、同事和朋友。這個看似無所謂的行為,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副理事長蕭敦仁認為最重要,「悶起來自己玩(減肥),容易失敗。」

他表示,減重需要環境的配合,是一件需要支持的事,會支持你的人,通常也會督促你。此外,告知友人正在執行減重,比較不會一直被餵食,想推掉聚餐邀約時,才不致被誤會。


2.不吃早餐,以為能瘦

「每天少吃一餐,應該會瘦吧?」真是個大誤會。沒有吃早餐習慣的人比固定吃早餐的肥胖機率多了34%,規律吃早餐,體重愈輕。

蕭敦仁將人比喻為機器,經過一夜的休眠狀態,重開機當然需要燃料以運作,否則運作效率較差。也就是說,早上起床不吃東西,整天新陳代謝差,身體會以為今天是「飢餓日」而降低代謝,以致中餐餓過頭吃太多,不但傷胃,也容易胖。記得,減肥一定要吃早餐。


3.每天睡不到6小時

一天睡不到6小時的人因破壞荷爾蒙平衡,肥胖機率增20%。蕭敦仁指出,睡眠不足會導致加速脂肪堆積的腎上腺素、刺激食慾的飢餓素(ghrelin)上升,抑制食欲的血清素、瘦素(leptin)反而下降,兩相加成的後果就是讓人愈吃愈多,尤其增加對垃圾食物的渴望。

週間睡不飽,可以用週末補眠?

答案是不行。蕭敦仁說,睡眠應充分且規律,強迫自己在同一時間上床躺好,別讓減肥計劃毀在失調的睡眠品質。


4.不愛喝水

水是身體最重要的溶劑,能促進代謝、保養肌膚。

維吉尼亞理工學院研究發現,每天三餐飯前半小時喝500cc水,3個月後能減下2公斤。

蕭敦仁補充,飽足感跟食物的體積與重量有關,飯前喝一杯水,水的飽足感強,自然不易吃太多,一餐平均能少攝取20~30卡熱量。「他提供喝水口訣――53535(台語:我瘦我瘦喔)」:早餐前半小時喝水500cc、早餐與中餐間300cc、中餐前半小時500cc、中餐與晚餐間300c、晚餐前半小時500cc;不論男女,每天都要喝水共2100cc。

蕭敦仁說,最好喝室溫約攝氏20度的水,因為人的平均體溫約37度,身體需要消耗熱量去調節較低的水溫,每喝1cc約能消耗17卡熱量。


5.愛喝湯

寧可喝碗熱呼呼的湯,也不要吃飯配菜配肉?

其實喝湯不會比較瘦。台灣的湯品通常由動物大骨熬成,且幾乎是紅肉如排骨湯、牛肉湯,不僅熱量高、含高鈉,還有動物性脂肪,攝取過量也會招致心血管疾病。

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舉例,一碗有肉燥、油蔥的陽春麵,只吃麵不喝湯,熱量約210~250卡,連湯喝個精光,熱量便上升到350~400卡,一餐就差100卡以上,若陽春麵裡還有魚板、肉片,熱量勢必又往上加。別小看這小小一碗,長期這樣吃,不胖也難。

好想喝暖湯,不妨自己煮蔬菜湯,熱量就沒那麼高了。


6.覺得吃小體積的食物不會胖

10顆水餃的熱量比排骨便當低?

為了減肥,你可能會選擇水餃。

事實上,這些混食的食物如水餃、小籠包、鍋貼、燒賣的熱量並不低,別被它的大小騙了。

劉怡里指出,一顆包肉的水餃,熱量就有80~100卡,小籠包一顆100卡,燒賣2顆約100卡,一粒肉包200~230卡。「一餐吃10粒餃子配一碗酸辣湯,熱量就破千卡了,」如果水餃裡包的是紅肉,或餃子皮再經加工為咖哩水餃、泡菜水餃,因加入更多調味料,熱量更高,不得不注意。

若真的好想吃,劉怡里提醒,頻率要減少,或專挑包海鮮、包蔬菜的吃。


7.吃太快+太晚吃

根據肥胖研究學會年會的研究資料,體重過重者常有的飲食習慣以「用餐速度快,少於20分鐘」排第一,近七成的人有這個壞習慣。

部立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劉燦宏表示「要把吃當一件事,專注吃,」細嚼慢嚥,每口咬超過20下。劉怡里也說,大腦需要至少20分鐘才會釋放飽足感,一頓飯要吃半小時以上,否則胃飽了、大腦沒飽,會愈吃愈多,還會影響消化。

此外,太晚吃飯也是個嚴重的壞習慣。劉燦宏指出,飢餓素在晚上作用旺盛,會讓人特別想吃高油高糖的東西;且副交感神經在夜晚活躍,會刺激腸胃蠕動,消化、吸收得快,碰上晚上活動力低,容易讓脂肪儲存在腹部、肝臟這些方便長久存放、難消脂的地方。正常的用餐時間應在17:00~19:30。


8.只運動,不活動

身邊一定有吃很多、少運動卻不會胖的人,關鍵就在他們從事「非運動熱量消耗(NEAT,Non-Ex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頻繁,也就是透過日常生活的瑣事來燃燒脂肪,例如站立、爬樓梯、園藝、做家事或看電視時坐不住走一走等。

蕭敦仁表示,NEAT高的人平常處於活動力強的狀態,比起NEAT低的人,每天消耗的熱量較多。雖然各研究對於到底會消耗幾卡說法不一,確定的是,NEAT會影響你的體重。

下次講手機時,站起來走走;別抱怨停車格太遠,這可是個減肥的好機會。


9.有氧運動做很多 卻忽略肌力訓練

運動流很多汗,總有脂肪正在快速離去的錯覺。但只重視有氧運動如慢跑、飛輪,不在乎無氧訓練,容易復胖,又瘦得慢。

「長肌肉」對維持體重很重要。無氧肌力訓練能使肌肉增生,肌肉又比脂肪多燃燒5倍熱量、能延長燃脂的時間。因為25歲後肌肉量逐年下降1%,應持續做間歇訓練如7分鐘運動(見《康健》第190期)或仰臥起坐、伏地挺身這些簡單的無氧運動增肌,提升身體的基礎代謝率和肌細胞的燃脂能力。運動時,有氧運動與肌力訓練雙管齊下,才能減得快又減得好。


10.明天再減,總用食物犒賞自己

「我今天好累,稍微吃多一點沒關係。」

「朋友約,我不能不吃啊!」

別再把食物當情緒的出口,或把減肥失敗怪到朋友頭上了。

部立雙和醫院體重管理師高欣農表示,減肥要莫忘初衷,當你對自己心軟,就想想當初決意減重的動機。況且,規律飲食久了,突然「破戒」大吃,反而傷胃。

若真有推不掉的飯局,不妨先在家吃點水果、高纖餅乾墊胃,採分食、挑食原則,吃飽騎YouBike或走路回家。否則,時常心懷「我明天再減」,就莫怪減肥效率差了。

「減肥就像攻城掠地,守城最不容易。」劉燦宏叮嚀,將減肥生活化,養成好習慣如多動、吃慢些、定時定點用餐、規律作息、多喝水、尋求旁人支持、每週量體重,才是長保健康、苗條體態的關鍵。

2015年3月14日 星期六

(體重管理)睡不飽讓你胖?

(康健雜誌43期2011.06.22 作者:黃惠鈴)
已經儘量節食、多運動,卻仍體態臃腫嗎?建議你回頭看看你的睡眠。

明明已經吃得夠多、夠健康均衡了,卻老是覺得餓?回頭檢視一下睡眠習慣,看看你是不是睡太少。

研究發現,睡眠不足不僅會讓你神智恍惚、脾氣暴躁、容易打瞌睡等,也會大大刺激食慾,使你胃口大開,進而破壞你的減重計劃,想瘦也難!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睡眠研究專家考特(EveVanCauter)和同僚所做的研究發現,積累睡眠不足,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健康問題,包括肥胖、糖尿病與高血壓等。

考特博士等人在這項研究中,找來一群體瘦、健康的男性,讓他們在實驗室裡度過16個夜晚──前3晚睡8小時,接下來6晚睡4小時,最後7晚睡12小時。受試者在睡眠被剝奪,白天又不能補眠下,研究人員進一步檢測他們的血液值。

結果發現,這群受試者體內調控飢餓感的兩種主要荷爾蒙──瘦素(leptin)與可體松(cortisol)──分泌量有顯著變化。因為缺乏睡眠,受試者的胃口大開,「他們的身體尖叫著『飢荒』,儘管他們根本不需要吃東西,」考特接受華盛頓郵報的訪問時指出,受試者的反應好像他們一天流失了1000卡熱量。

另一項後續實驗中,研究人員找來一群被視為體重標準、身體肥胖指數平均在23的男女,其中一半受試者睡眠正常,每晚睡7個半小時∼8個半小時,另一半受試者是缺乏睡眠一族,每晚平均只睡6個半小時或更少。

當研究人員檢測這些受試者的葡萄糖耐受性,發現睡眠不足者產生的荷爾蒙變化,會影響他們日後的體重並危害長期健康。

和睡眠正常者相比,睡眠不足者的血中葡萄糖濃度會上升,體內得及時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以代謝較高的血糖濃度,最終將導致第二型糖尿病的標記──胰島素抗性──的發生。

另方面,胰島素會把代謝的血糖帶到細胞,製造脂肪。一旦胰島素分泌過多,身體跟著增加儲存體脂肪,肥胖與高血壓的風險就升高。

考特把這種現象稱為「通往肥胖的忠誠之途」。他預期,這些睡得少、目前還沒有過胖危機的年輕人,已先埋下日後肥胖的種子。

在署立桃園醫院主持肥胖門診的蕭敦仁醫師指出,目前世界上的肥胖醫學界雖然還沒有特別重視睡眠不足與肥胖的關連,但它「或許是個線索」。特別是這些年來,儘管醫學界、營養學界或各式新藥紛紛出招,控制體重的成效仍有限。

他解釋,血糖濃度較高時,身體會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以提高代謝,但當血糖壓低回來後,身體會立刻感覺飢餓,又得進食,尤其位在下視丘的飽食中樞是由血糖濃度控制,一旦血糖低,「餓」的感覺便侵襲而至。

如同一種惡性循環,睡眠不足的人,胃口特別好,」蕭敦仁說。

另外,睡得少,體內的腎上腺素分泌較多,如同處於備戰狀態,血糖會上升,肥胖、高血壓的風險也因此增高。

儘管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也坦誠,他們的研究結果尚須長期觀察、評估,不過,要想體態穠纖合度,甩掉惱人的肥胖,除了少吃、多動、有恆心外,「現在還要加上一句『睡眠充足』,」蕭敦仁建議。

有人只睡4∼5個小時就精力充沛,有人睡8∼9個小時,卻還睡眼惺忪,到底睡多久才夠?

「睡多睡少,因人而異,」台大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李宇宙指出,每個人所需的睡眠時間,雖沒有一定,但他建議,最起碼不要低於7個小時,偶爾睡少於7小時倒無傷大雅。

另外,他提醒,絕不能熬夜!如果非熬夜不可,也要避免徹夜不眠,最好不要睡少於4∼5個小時,因為一個人少於基本的睡眠需求,發生意外的機率將提高。

想長壽每天要睡幾小時?

睡眠時間長一點比較健康嗎?不少人認為每天要睡足8小時才夠,不過,一項新研究卻指出,每天睡6∼7小時左右是最適當的。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追蹤分析110萬名30∼102歲受試者的生活資料,包括飲食、運動、睡眠及健康問題等,時間長達6年,結果發現每天睡眠時間達8小時或更長,以及少於4∼5小時的人,會增加至少15%的死亡率;而每天睡7小時的人,死亡率則最低。

2015年2月27日 星期五

(體重管理)把握年後三週瘦身黃金期!5道「500卡以下輕食便當」,今天想吃哪 一道?

(作者:KT 謝凱婷)

過了一個年之後,覺得身上的肥油又變多了嗎?雖然美國年味沒有台灣濃厚,但我也跟著一起放起年假吃吃喝喝。不過每天開懷享受美食的日子總是要付出點代價,看到體重機上的數字有一種快要崩潰的感覺,過個年居然數字又飆高了好多......

不過,聽說年後三週是「瘦身黃金期」,只要好好調整飲食習慣,加上自己勤勞在家煮東西,就能快速跟身上的肥肉說bye bye唷!KT嚴選五道500卡以下的料理,非常簡單,連忙碌的上班族也能方便準備喔!

p.s再告訴大家一個小小秘密,每天早晚做20下「半蹲」並同時將雙手前舉的動作,可以緊實大腿和臀部的肉肉,還有消除背後的肥油。我目前實行了1週下來,超有用的呢~沒圖沒真相,改天再拍個連續圖給大家看!

一、保溫杯做出泡菜牛肉冬粉

做法:http://kthu1031.pixnet.net/blog/post/193652583

 

冬粉熱量非常低,一份冬粉的熱量只有140卡,約只有半碗飯;但是冬粉吸水後可膨脹2~3倍,因此非常有飽足感,加上牛肉、泡菜及一些蔬菜約300卡不到,只要用保溫杯就能快速做出營養又低卡的一餐喔!

二、親子鮭魚炊飯

做法: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9965&path=c&pnumber=1

   

這道料理做法非常簡單!只要將白米、蔬菜、還有簡單的調味料通通丟到電鍋中,外鍋放1杯水再蒸個10分鐘,「蒸輕鬆」無油料理即可完成!可以早上在家炊好,中午帶到辦公室簡單加熱即可。

鮭魚雖然含有豐富油脂,但用清蒸的方式就不會攝取額外的熱量,一份鮭魚100公克約120卡,加上米飯及蔬菜香菇,絕對在500卡以下,美味又能輕鬆瘦身的炊飯料理,趕快來嘗試看看!

三、用「烤」的台鐵滷排骨便當

做法:http://kthu1031.pixnet.net/blog/post/174268284

  

傳統的滷排骨做法繁複,要先醃再炸後滷,但也讓排骨的熱量爆表,享用美食的代價可不小呀!

因此,我拿出了看家本領,以烤箱取代油炸方法,將沾了番薯粉的醃排骨,排列在已經鋪了烤盤紙的烤盤上,等5分鐘讓番薯粉反潮濕潤,完全的與豬排緊密結合在一起,再放到烤箱裡高溫烘烤,利用豬排原有的油脂就能將排骨烤得金黃酥香。

烤好的豬排再放到滷汁裡小火煨15~20分鐘,稍膨脹的排骨與滷汁完美結合,吃起來軟嫩豐腴,烤的滷排骨熱量算下來一片不到250卡,再配上滷蛋、燙青菜及米飯,一餐既美味又能控制在500卡以內,實在太棒了!

四、三色稻荷鮭魚飯糰

做法:http://kthu1031.pixnet.net/blog/post/192371238

這道三色稻荷鮭魚飯糰,使用鹽烤鮭魚及白飯製作,一個大約熱量200卡,非常低卡又有飽足感,滷得甘甜的豆皮、濕潤又粒粒分明的米飯和著鹹香有味的鹽烤鮭魚,再加上一點天然鮮甜的玉米粒,其他還可以加上點蔥花和辣椒末,和鹹香的鮭魚搭來也是滋味一絕!也可以看冰箱有什麼材料加上去,就能變化出不同口味的飯糰囉!

五、懶人版上海菜飯

做法:http://kthu1031.pixnet.net/blog/post/31156940

  

這道料理方便懶人,利用切碎的培根炒出的油脂,讓熱騰騰的菜飯漾著獨特的鹹香。簡簡單單的食材卻有著多層次的好風味,不過培根一片的熱量約80卡,建議若需要減肥的朋友們,可減少培根的量,將蔬菜的分量提高,會更有效果唷!

2015年2月20日 星期五

(體重管理)降「體脂肪」不能等!成功4大法則

(天下雜誌362期 作者:謝明玲)
全台灣的男女,每三人就有一人過重, 想減重卻減到傷身、瘦不久又馬上復胖,怎麼做才是最正確的減重兵法?

如果問:台灣人普遍最關心的健康議題是什麼?答案:減重。根據衛生署統計,台灣男女都有三三%左右的過重或肥胖人口。也就是說,幾乎每三個人,就有一個人體重超出標準。

肥胖所造成的健康影響不容小覷。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主任劉燦宏指出,十大死因就有六項與肥胖相關,包括一般人熟知的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儘管許多人關心減重,也認知體重過重對健康的危害,但真正有毅力執行減肥計劃的並不多;而根據統計,減重下來的人,有九成會復胖。


更別提許多人不斷嘗試五花八門的減重方式,使得體重就如雲霄飛車,數字驟升驟降,不斷在立定決心與減肥失敗的挫折中擺盪。

這種「遛遛球」的體重變化不只打擊信心,更可能傷害到健康。

臺安醫院婦女體重控制班營養師林佳姿說,減肥的目的在減脂肪,但速成減肥很容易只減掉肌肉,造成基礎代謝率的降低,體重下降隨之停頓,反而帶來復胖問題,增回更多脂肪。除了增加下一次減肥的困難外,身體的組成也愈來愈差,愈來愈不健康。因此,體重控制不講究「一舉成功」,而要避免心猿意馬,重點在緩而持續,把體重控制看作一輩子的執著。

成功四大法則

那麼,減重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1.學習給頭腦正向的回饋

「減重不成功的最大問題就是『頭腦沒有正向回饋』,」馬偕醫院家醫科主任黃麗卿說,很多人在減肥的時候,只想著自己在「受苦」;她卻覺得應該把過程當作「享受」,隨時給頭腦不同的正向回饋,才能持之以恆。

體重計上數字的減輕當然是最直接的回饋,但黃麗卿鼓勵減重的人嘗試去感受自己「控制食慾的成就感」、「拒絕朋友邀約的勇氣」或是「運動時心跳的韻律」等無形的回饋,其實是更寶貴的。

告訴自己,自己有改變的勇氣,選擇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論腰圍是不是細了,體重是不是輕了,都給自己「變健康了」的掌聲。

2.將動機轉化為實際的目標

劉燦宏建議,有了減肥動機還不夠,要把動機轉換成實際的力量。

例如:希望穿下某件牛仔褲、體脂肪降到多少以下等,目標愈實際、愈具體愈好;看得到的誘因(衣服、腰圍等)讓人能監控自己的進步,有助於堅持;也有人把減重過程(如每週要運動三天等)而非結果當作目標,也是好方式。

最近梅約醫學中心出版的《健康好計劃》裡更建議,要維持動力,設定目標時要是自認為可以達成,覺得欣慰的目標,達成目標時也要給自己一些獎勵,才維持得久。

3.了解「數字不是唯一」

雖然設定目標很重要,但醫師都提醒,設定目標時不要忘了,減重的目的在提升健康,數字是其次。

「減重過程中,必須了解是真的想減下脂肪,還是只想要數字漂亮,」林佳姿說,許多人選擇速成減肥法,如只吃單一食物、吃藥等等,只求數字降得很快,卻忘了速成法常減掉了健康。「好的減重方式應該能不減掉健康,甚至要增加健康,」她說。事實上,劉燦宏點出,一次減重能減下原有體重的10%,對健康就有實質的助益。

他更指出,減肥停滯期,是身體因為攝取的熱量減少,而在調節基礎代謝率的自然現象,找出原因改善就好,不必有太大挫折感。把目標設定在「要健康」,而不是「要變輕」,可以避免因為對數字錙銖必較,而稍遇不順就放棄。

4.尋找盟友

「減肥最怕偷偷減的人,」劉燦宏笑著說,減肥有同儕壓力,反而效果更好。

《健康好計劃》裡也呼籲,不要孤軍奮戰,和朋友或家人一起運動有助於維持動力;或者把自己減重的動機和想法昭告天下,讓四周的人成為你的驅動力,都是好方法。

但醫師們都提醒,這些減重祕訣的前提,是擁有正確的減重觀念,從改變生活型態下手,不倚賴速成的旁門左道,才可能持續執行,打贏體重控制的長期戰爭。

冬天減肥祕訣

冬天假期多、聚餐多,吃多好像無法避免;加上天氣冷、衣服又厚重,動得少又成為必然。冬天要減重,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然而,掌握小訣竅,冬天控制體重其實並不困難,以下是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主任劉燦宏及馬偕醫院家醫科主任黃麗卿的建議。

1.多聚少餐:聚餐的快樂要跟吃東西分開,可以享受聚會的快樂,卻不一定要跟著吃多,以少量為主。

2.多做室內運動:像是室內游泳、使用健身器材,甚至爬樓梯、逛大賣場等,都可以補足因為天氣因素而缺乏的運動量。

3.進餐準則:天氣冷,黃麗卿建議多喝熱開水或花茶(要注意糖、奶精的控制);如果要喝熱湯,其他進食的量就要多計較;火鍋中魚類家禽類的肉質較少油;但加工後的餃類丸類油脂高,最好控制,吃一個就好。

4.維持量體重體脂的習慣:隨時對健康狀況保持警覺。


2015年1月18日 星期日

(健康)「愈氣,就愈胖!」這4種壞情緒正在折磨你

(康健雜誌172期2013.03.01 作者:王暄茹)

你知道憤怒、壓力、執著性格都可能讓你變胖嗎?利用中醫穴位與自然醫學的情緒紓解法,找回好久不見的好心情。

上星期,同事說了句挑動小林敏感神經的話,他一想到就有氣,逢人便抱怨、嚷嚷;過年前領到的年終獎金竟然只有別人的一半,虧他辛苦一整年為公司增加好幾百萬的業績,小林對公司也充滿怨懟、憤怒。回家後,又得面對太太與媽媽的婆媳問題……,所有負面情緒攪和進來,頭疼和下背痛的老毛病又犯了……。

情緒導致身體慢性發炎,從西醫來看,是因負面情緒讓細胞分泌壓力激素,壓力激素促使發炎反應。

負面情緒所帶來的壓力或影響睡眠品質也都可能造成慢性發炎。

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助理教授劉沁瑜說,缺乏睡眠時,瘦素分泌變少,抑制食慾的功能不足,就會讓人想要多吃;同時,促進食慾的胃飢素(Ghrelin)會讓你感到餓,想吃的欲望再加成,此外,醒著的時間多,也會吃得多。

在中醫理論,七情六慾也會導致疾病。黃帝內經中就有「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說法。自然醫學博士王佑驊解釋,如果長期處於憤怒情緒中,肝臟的解毒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在不易排毒的情況下就容易產生疾病,時常恐懼的人,腎功能也會比較差。

而中醫講的上火,在情緒上屬於憤怒、生氣、緊張的狀況,你感受到威脅,但卻無法控制、改變,讓整個人陷於持續性煩躁,王佑驊說。

慈濟醫院一般醫學內科主治醫師許瑞云指出,情緒也是一種能量,隨時影響身體運作;所以,暴怒後,人會力竭;悲傷時,會食不下嚥、失眠。而生氣點燃的那把火,在體內會產生疼痛感,尤其肝主筋骨,肝火旺,筋骨關節就容易這裡疼、那裡痛。

這4種壞情緒正在折磨你
情緒也同樣可能導致肥胖,許瑞云歸類四種情緒壓力型的肥胖:

1‧受害者心態造成肥胖,這是為應付外界的不友善、為保持安全距離。

2‧壓力型肥胖,因壓力讓三交經過度興奮,導致脾經虛弱,調節水分和新陳代謝的功能降低,而容易水腫。

3‧執著性格造成肥胖,對某些人或事耿耿於懷或心有芥蒂,無論如何就是無法放開,這類人多有便秘困擾,脾經也較弱,新陳代謝較差。

4‧情緒性飲食造成肥胖,壓力荷爾蒙失調,讓人不斷地想吃,加上許多家庭的飲食教育偏差,將食物當作獎勵及表達愛的工具。


因此,要解決發炎和肥胖問題,也得處理情緒。

轉念紓解情緒,放自己一馬

情緒的背後是心念,心念帶動情緒,情緒帶動身體。許瑞云舉例,你覺得同事在背後說壞話、跟主管打小報告、拍馬屁,讓你很生氣、忌妒,但如果能轉個念頭,想想同事與上司相處融洽是好事,樂意接受別人的指教,不將它視為批評,而是一個改進的機會。心念一轉哪有氣?

如果無法轉念,就試著紓解情緒。在臨床心理學,心理師會利用內觀和放鬆的技巧,協助病人觀察並與情緒相處,有時也讓人發發脾氣、宣洩情緒。但每個人適合的方式不同,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精神科心理師王映淳建議,寫下幾個可以讓自己愉快的活動,如聽一場音樂會、手作麵包、計畫一次小旅行、打場汗水淋漓的球賽等,當面臨情緒壓力困境時,就能派上用場。

王佑驊協助病人最常用的方法是情緒釋放技巧(EFT,Emotional Freedom Technique),「信念是由情緒、證據、合理化解釋所構成,當情緒不見,信念就會崩解。」

首先,找到不開心的情緒核心,若無法精準找到原因,就專注於當時不舒服的感受。用食指、中指輕輕敲打眉心、眼尾、眼睛正下方、人中、唇下、鎖骨下方、腋下和頭頂等八個穴位。



這是由美國心理學博士卡拉漢(Roger J. Callahan)依中醫經絡穴位發展出的情緒敲打釋放法。透過每個穴位所對應的經絡,紓解那個器官所掌管的情緒,比如按到肝經的穴位就容易排除憤怒的情緒。

八個穴位依序對應到膀胱經、膽經、胃經、心包經、任脈、腎經、脾經和督脈,王佑驊說,一般人不需記住複雜的穴位和功能,只要全部穴位敲一輪,直到情緒減輕或消失。

許瑞云則常用情緒能量調節法搭配轉念治療。兩手分別比出OK手勢,橫放於額頭,拇指、食指放在兩側太陽穴,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則輕放在額頭的髮際到眉頭間。一邊想著煩惱(一次只想一個),持續到手指尖能夠感受到輕微脈搏跳動為止。

許瑞云解釋,這種方法是讓頭部氣血上升,使思緒清晰、情緒穩定,較不容易意氣用事。雖然問題仍然存在,但能夠理性的面對、處理,重整身體對情緒的反應。

呼吸和音樂療法也都是常見可舒緩情緒的方法,但許瑞云仍會搭配轉念治療,否則,當下可能放鬆、放下了,但沒多久情緒又會回來。

她指出,人在焦慮緊張時,腦波會處於β波,因此要用能夠啟動α波的呼吸方式—吸氣八拍、停八拍、吐氣八拍、再停四拍來轉換,「吸—2-3-4-5-6-7-8,停─2─3─4─5─6─7─8,吐─2─3─4─5─6─7─8,停─2─3─4。」

音樂能陶冶性情也能紓壓,王佑驊說,「這是音波能量的共振與情緒做消磁,」包括頌缽、佛經、聖歌、水晶音樂、輕音樂都是可以挑選的音樂類型,但失戀的人千萬別再聽失戀的歌,因為這是繼續折磨自己。

不過,每個人對音樂的感受性不同,因此,專業音樂治療師會在播放一些音樂給病人聽之後,再依個人對音樂的反應開出音樂治療清單。

在各種情緒紓解法背後,關鍵是學習管理情緒、與各種不同的情緒相處,千萬別被它牽著鼻子走,甚至帶走你的健康。

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

(體重管理)不說你不知道!冬天不胖反瘦的7大關鍵。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 2014.12.09)

雖說夏天是減重旺季,但其實,冬天才是最適合減重的季節。人體在低溫環境中需要消耗更多熱量,因此,得提高新陳代謝率、消耗脂肪,以獲取更多能量。
在此天時地利時刻,搭配7大生活絕招,保證在冬天守住你的褲腰尺寸。


1.先喝湯、先吃低熱量食物 

飯前先喝湯會佔去胃的空間,減少食物攝取,湯中有料,也需要較長的消化時間;不過,不建議邊吃飯邊喝湯,這樣反而會因為下飯而吃更多。 

聯安診所營養師徐景宜說,薑母鴨、羊肉爐也不必忌口,但最多只能喝1~2碗湯。同時,先吃低熱量的蔬菜,等到要吃較高熱量食物時,也差不多快飽了。 

肯尚健康管理營養師陳韻帆叮嚀,增加高纖食物如蔬菜和全穀類的攝取量,讓糞便體積量夠,排便也會比較順。若是容易脹氣的人,先別選太高纖的蔬菜,澱粉則先胚芽米開始,不用一下子就換糙米、五穀米。 

2.細嚼慢嚥,讓胃產生飽足感 

飽足是人的生理需求,有飽足感才能降低食欲。但是,胃產生飽足感需要時間,細嚼慢嚥給身體一點時間傳遞飽足的訊號,同時也能專心在食物上,了解自己吃了些什麼東西;若是狼吞虎嚥,在飽足感出現時,早已經吃太撐。 

3.三餐正常吃、不過量 

人會有飢餓感,是因主導食慾的下視丘發出飢餓的神經信號,胃也分泌飢餓激素,增加進食慾望。 

徐景宜說,不想在冬天在腰圍多一圈脂肪,三餐正常不過量是基本原則,但是切記「在八點前結束晚餐」。 

許多人也會發現,冬天很容易肚子餓。但是,肚子餓了不代表身體缺少熱量,只是因為胃空了。因蔬菜和澱粉類食物在3小時內就會消化完,蛋白質則需3~4小時,因此,別將肚子餓和進食畫上等號。 

4.利用有氧運動提升代謝、重量訓量增肌肉 

基礎代謝率取決於性別、年齡、體重和肌肉量(運動和食量),運動是唯一能增加肌肉量,進而提升基礎代謝率的方法。因此,除了有氧運動外,還要配合重量訓練,才能增加肌肉量,陳韻帆說。
至於有氧運動至少要「 每周3次、每次30分鐘、運動後心跳每分鐘至少100~130下 」,才能幫助消耗熱量、控制體重,徐景宜說。 

5.泡熱水澡、洗三溫暖,加速循環 

不費力氣又享受的熱水澡、三溫暖是提高新陳代謝最簡單的方式之一,熱水可促進血管收縮、擴張,同時刺激發汗,以及更新老舊角質、保持肌膚光滑細緻。 

6.穿得暖就可以吃得少 

平時穿暖一點,也能降低想吃高熱量食物的慾望,容易手腳冰冷的女孩子也要多運動,身子暖了,就不需要全靠食物增加熱量。 

7.多喝水、早睡覺 

徐景宜說,多喝水能促進腸胃蠕動,並透過汗水或尿液,將身體內的毒素和廢物排出去,加速新陳代謝。 

而睡眠可以讓內分泌正常調節,不管是甲狀腺素還是荷爾蒙代謝,有些易胖體質的人除了是吃錯飲食外,就是因為生活壓力加上熬夜,不正常作息讓內分泌失調。再者,一熬夜就容易肚子餓、吃消夜,早睡就能免去寒冬夜裡肚子餓的煎熬。」 

抓住這七大原則,均衡飲食、少吃多運動,在這個冬天守住你的褲腰尺寸,不發胖。 




-----
最近大家都想瘦一點
可能因為羊肉爐薑母鴨真的讓人很有罪惡感 呵呵
跟大家分享一些瘦身重要觀念:


1. 要瘦一輩子,重點是「增肌肉減脂肪」。


2.  錯誤方式瘦身(中西藥、節食、不正常飲食...),只會越減越肥越難瘦。


3.  正確均衡飲食,永遠是瘦身的最重要基礎,真正的秘技(有興趣來找我,教你怎麼吃瘦最好!)


4.  運動很重要,當務之急不是報名健身房,而是找「夥伴」,歡迎加入我們的TR90運動社團。


 夥伴帶爸爸(右)來,一起瘦身,找回健康。


90天後,瞧,他爸爸(左)真的變年輕很多吧^^


今年冬天,就來「不胖反瘦」吧!
一起加油~克弦

2014年12月6日 星期六

(體重管理)破減重3迷思!文中的飲食範例很棒喔^^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13年11月15日 15:08

數字會說話!肥胖問題早已是21世紀的嚴重問題,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預估,兩年後全球將會有近23億成人體重過重,首度超越營養不良!另外,一項調查也發現,有65%受訪者對體型不滿意,顯見控制體重刻不容緩。肥胖者進行體重管理必需掌握3大關鍵:增肌、減脂、保持好心情,在此新觀念之下,已有創新科研「四核心」營養品可供選擇,為重啟人生開創契機。

肥胖者進行體重管理必需掌握3大關鍵:增肌、減脂、保持好心情。
肥胖者進行體重管理必需掌握3大關鍵:增肌、減脂、保持好心情。

控制老化速度 有助於影響體重 

許多人都嘗試過各種減重方法,也存在不少減重迷思,最常見的錯誤迷思包括:「肥胖來自遺傳,基因是肥胖的宿命」、「使用一個單一方法即能成功減重」,以及「控制BMI身體質量指數,即代表已經控制體重」。

曾經因為一本書名《衰老的迷思》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作者曾潤海博士,不但是倫敦大學藥理學博士,目前也是NU SKIN如新集團首席科研執行長兼執行副總裁,他表示,面對體重管理必需仰賴科學取代迷思,事實上,現在科學研究突破,已經可藉由控制老化速度,進而影響體重。

NU SKIN如新集團首席科研執行長兼執行副總裁曾潤海表示,現代人存有不少減重迷思。(攝影╱黃曼瑩)
NU SKIN如新集團首席科研執行長兼執行副總裁曾潤海表示,現代人存有不少減重迷思。(攝影╱黃曼瑩)
NU SKIN如新集團斥資1億美元進行創新中心擴建計劃。(攝影╱黃曼瑩)
NU SKIN如新集團斥資1億美元進行創新中心擴建計劃。(攝影╱黃曼瑩)

減重新觀念 減脂肪而非減肌肉

曾潤海博士表示,基因雖然很重要,但是每個組織的基因的表達不同,舉同卵雙胞胎研究為例,照理兩人的基因結構一致,但是為什麼其中一個肥胖,另一個卻結實?原來觀察兩人的脂肪組織基因表達,發現新陳代謝基因表達不同。而體重管理是一門很複雜的科學,並非單一仙丹妙藥就能解決肥胖,還包括生活型態、壓力、環境等因素。

此外,BMI值是看節食的指標,只考慮身高體重,卻無法了解體重有多少組成成份是體脂肪;尤其體脂肪雖然重量輕,卻佔了很大的空間,應該降低脂肪並讓肌肉維持緊實,緊實的肌肉是「新陳代謝的火車頭」,也才能燃燒掉不要的卡洛里。所以,減重的關鍵在於減脂肪而非減體重,並且要維持肌肉緊實,一旦肌肉減少就會使代謝變慢,並出現遛遛球效應,可能變得更胖。

幫粒腺體「充電」 能預防初老化

找到抗老化與體重管理密不可分的密碼,是現在抗老科研的一大突破。長期投注在抗老創新研究的NU SKIN如新集團,透過曾潤海博士的研究團隊於2009年開始研究抗老化的根源。多年前,曾潤海博士因為父親辭世,於是開始思考如何維持人類的優質的生活品質,並在偶然間發現某些特定基因群(也可稱為「青春基因群組」)與老化息息相關,於是著手從基因叢集中找尋控制老化的基因,果然找到與粒腺體有關的抗老基因叢集,只要能幫粒腺體「充電」,就能預防初老。

經過與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朱佳石進一步合作,意外發現冬蟲夏草對於肌肉粒腺體有幫助,還有紅石榴對於腦部粒腺體有幫助,以及人參對於心臟粒腺體有補充作用。

NU SKIN如新集團座落於美國猶他州普羅沃市的創新中心,擁有先進的實驗室與專業科研人員。(攝影╱黃曼瑩)
NU SKIN如新集團座落於美國猶他州普羅沃市的創新中心,擁有先進的實驗室與專業科研人員。(攝影╱黃曼瑩)

減重3大關鍵:增肌、減脂、好心情

之後NU SKIN再於2011年併購LifeGen美國生命基因科技公司30年細胞組織基因資料庫與研究成果,也使ageLOC抗衰老科技發展更上層樓。尤其今年10月甫在美國上市的抗老創新科技營養品是代表之作,正是專為協助肥胖者掌握減重3大關鍵:「增肌、減脂、保持好心情」,進行體重管理,透過此「重啟人生計劃」,並且維持均衡飲食習慣,以及搭配適度運動,逐步達成體重管理「重啟人生」的目的。

抗衰老市需求迫切 特設全球創新中心

看見全球抗衰老市場的需求,NU SKIN斥資1億美元在美國猶他州普羅沃市中心進行擴建計畫。新建成的全球創新中心包括:5個設備先進的研究實驗室、1個頂尖的資料中心等,為未來的抗衰老研究建立良好基礎。

創新中心集結各領域專家,在抗衰老領域進行深入研究。(攝影╱黃曼瑩)
創新中心集結各領域專家,在抗衰老領域進行深入研究。(攝影╱黃曼瑩)

新科研營養品補充 重啟人生

1.速速減:在體重管理之前的15天,為了讓身體準備好重設基因,使用主成份包括:火龍果、石榴與紅橘子,降低想吃的食慾。

2.燒光光:顧名思義即是繼續協助長肌肉,另一方面也減少體脂肪囤積,主要成份包括:綠茶素、荷葉萃取物與石榴萃取物等。

3.樂樂控:即是一種食慾管理概念,並有足夠的意志力堅持下去,主要成份包括:可可粉萃取物、石榴萃取物、紅橘子等。

4.控控飽:即透過補充優質蛋白質降體脂肪,主成份為含多種礦物質維生素的氨基酸螯合蛋白粉。依據膳食營養建議,每一餐至少要攝取30克的蛋白質,才有助於降體脂肪。

儘管已經有新科研產品協助體重管理,但是日常別忘「3333健康飲食」原則,3333=3份五穀類+3份蛋白質+3份蔬菜+3份水果/每日(1份是一個拳頭體積大),每一餐都必需平均攝取,不必挨餓,就能吃的輕鬆又無負擔,更重要的是心情很愉悅。

以下便是符合「3333健康飲食」的早午晚三餐食譜,符合均衡飲食原則,讓大家減重只減脂肪、不減肌肉。

早餐之一╱肉絲紅麵線

食材:紅麵線1碗、里肌肉絲1手掌、蓮霧1.5個。

早餐之一╱肉絲紅麵線。(圖片提供╱如新公司)
早餐之一╱肉絲紅麵線。(圖片提供╱如新公司)

早餐之二╱吻魚瘦肉粥

食材:白飯1碗、肉類蛋白(吻仔魚、瘦肉)1手掌、非肉類蛋白(雞蛋、豆皮絲)1拳頭、木瓜1碗。

早餐之二╱吻魚瘦肉粥。(圖片提供╱如新公司)
早餐之二╱吻魚瘦肉粥。(圖片提供╱如新公司)

午餐之一╱虱目魚粥

食材:虱目魚1手掌、白飯1碗、豆干1碗、燙青菜1碗。

午餐之一╱虱目魚粥。(圖片提供╱如新公司)
午餐之一╱虱目魚粥。(圖片提供╱如新公司)

午餐之二╱雞腿簡餐

食材:白飯1碗、滷雞腿1隻(必須去皮)、豆豉炒豆干0.5碗、紅黃椒、青花菜0.8拳頭、香菇蒸蛋、香菇絲與青豆仁0.2碗、雞蛋1個。

午餐之二(圖片提供╱如新公司)
午餐之二(圖片提供╱如新公司)

晚餐之一╱均適奶昔+鮭魚排

食材:均適奶昔1包、烤鮭魚排1片、醋沙拉、玉米筍+椰菜+蔥1碗。

晚餐之一╱均適奶昔+鮭魚排。(圖片提供╱如新公司)
晚餐之一╱均適奶昔+鮭魚排。(圖片提供╱如新公司)

晚餐之二╱均適奶昔+當歸鴨腿

食材:均適奶昔1包、當歸鴨腿1隻(必須去皮)、燙青菜1碗。

晚餐之二╱均適奶昔+當歸鴨腿。(圖片提供╱如新公司)
晚餐之二╱均適奶昔+當歸鴨腿。(圖片提供╱如新公司)

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

(體重管理)運動後聰明吃,加速減重。

(康健雜誌165期2012.08.06 作者:程宜華)


運動完不必挨餓,把握黃金一小時補充輕食,體力迅速回復又不怕胖。

運動結束後擦擦汗,你是為了讓減肥效果更好,只好忍著飢餓感猛灌水?還是犒賞自己的辛勞,大快朵頤?

其實,你可能已經浪費了一天當中身體吸收養分最完整、迅速的黃金時間。不管你是要減重、增肌或是為了健康,運動後的30分鐘到1小時內,聰明攝取一份營養均衡的輕食,讓身體能量迅速恢復,最後都會讓你的目標效果加倍。

早在12年前,美國運動醫學學會與美國膳食協會就曾公開肯定「運動後營養補充」的重要性。尤其在中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後,你的身體非常需要恢復精力與修補肌肉的來源。簡單來說,這時候你需要一點卡路里的進帳。

就像車子沒油了需要補充,才能走更遠的路。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教授劉珍芳解釋,運動時肌肉裡的肝醣大量被消耗,肝臟中的肝醣也被用來維持血糖平衡,因此,運動後補充一份均衡營養的輕食很重要,內容以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搭配最為理想,碳水化合物可恢復維持體力的肝醣,蛋白質者則能修補因運動受到破壞的肌肉組織。

如果運動後都沒有吃,就會像禁食,第二天你可能會非常疲倦,精神無法集中,肌肉痠痛也不易恢復。運動強度愈大,不舒服的感覺愈明顯。

心跳率130~140之間的中高強度運動例如跑步、爬山,運動後更應立即補充營養。

掌握黃金時間

許多人擔心運動後身體的吸收力變強,吃東西很容易變胖。甚至有人會認為辛苦運動燃燒掉的卡路里,會因為補回來的飲食而前功盡棄。

身體的吸收力變強是事實,但是容易變胖的結論並不正確。

1999年《營養科學與維生素學期刊》裡有一篇研究,比較運動後立刻進食與4小時後才進食的差異,在同等熱量食物的標準下,10個星期後運動後,立即吃的實驗組,體脂肪比另外一組低了24%,肌肉質量則多了6%。美國運動理事會的首席科學官員布蘭特認為,運動後的飲食不僅不會影響減重,反而會增強你的體力,從長遠來看更能幫助你減肥。

劉珍芳建議,運動後半小時到1小時,可補充一份簡單的輕食來恢復體力。 這些熱量並不會被當成脂肪儲存,而是拿去修補損耗掉的能量與組織。國立體育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最近也發現,運動後1小時之內攝取正確的飲食,身體像個海綿一樣,會迅速吸收吃進去的營養,提供修補之作用。

而運動後愈晚吃東西,效果可能愈不理想。因為延遲進餐,只會使得肌肉被迫分解肌肉蛋白來替補能源的缺乏,且之後使能源分配回肌肉的比例下降,讓養分被肌肉外的組織(脂肪組織與肝臟)儲存,台北體院運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郭家驊說。

碳水化合物聰明吃

很多人不知道這個祕密,運動後其實是一天當中最適合吃複合性澱粉類食物的時刻。

大家一聽到就害怕的澱粉與碳水化合物,例如地瓜、麵包與御飯糰等,扮演運動後的重要角色。因為運動時消耗掉的肝醣,可以靠好的碳水化合物來恢復,讓體力迅速回來,並且不會儲存成脂肪。

國際運動有氧體適能教練李筱娟指出,很多人減重時只吃蛋白質,不吃碳水化合物,長期下來身體機能會失調,復胖機率反而會提高。

近二十年來國外不少研究顯示,運動後攝取麵包、麵食類、穀類食物、糙米、馬鈴薯等複合性澱粉有助於肌肉修補,至於富含糖分的餅乾與蛋糕等單一性碳水化合物,則應盡量避免。

除了澱粉類,水果也是碳水化合物中不錯的選擇,柳橙、蘋果、奇異果與番茄等都很適合當運動後的補充,甚至可以做成果汁,加速身體吸收的速度。劉珍芳建議,也可選擇略帶酸味的水果,裡面富含的檸檬酸有助於促進肝醣的再生。

蛋白質輔助修護受損肌肉

而蛋白質的重要性則在於可修補與再生運動時被破壞的肌肉組織。已經有不少研究顯示,碳水化合物搭上適量的蛋白質,可以增加肌肉質量與性能,甚至有助於減少體脂肪。

日本曾有一份研究指出,運動後攝取蛋白質的人,減少的幾乎為脂肪,而運動後沒有攝取任何食物的對照組,流失掉的除了脂肪還有肌肉。

若想透過重量訓練來增強肌肉的人,可以選擇適量蛋白質的碳水化合配方的飲食來加強肌肉生長,對於比較講究快速恢復的比賽選手,可選較易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與乳清蛋白配方食品。

不過郭家驊提醒,一般運動後的飲食比例上仍應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因為碳水化合物有較佳促進胰島素分泌的效果,可加速蛋白質被吸收。如果碳水化合物比例過低,可能造成血液中的氨基酸被吸收的速度緩慢,在血液中滯留較久,反而加重腎臟負擔。

掌握份量黃金比例 澱粉4或3:蛋白質1

根據國外的設計研究,最聰明的做法是運動後吃點東西,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比例為4:1或是3:1,能對肌肉恢復產生較好的效果。

並且份量不要多,熱量控制在300卡左右,在這個原則之下,不會讓你脂質合成的酵素增加。「身體有一個良好的自我調控功能,當你需要這些熱量的時候,身體就會選擇走向吸收這條路。」 劉珍芳說。

熱量不超過300卡

如何控制運動後的點心為300卡以下,且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為4~3:1有訣竅。

劉美珍建議民眾把握一個原則,含有比較多碳水化合物成分的食物,例如鮪魚御飯糰、包子、壽司,可搭配另外一種含蛋白質比較多的食物例如低脂牛奶、優酪乳或低糖豆漿等,營養上較為均衡。

例如香蕉搭配一杯低脂牛奶,即為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均衡分配,熱量只有約250卡。其他像地瓜+1顆水煮蛋、幾顆杏仁果+低糖豆漿,或是一份馬鈴薯沙拉三明治,也都是可以考慮的選擇。

運動前先可以先在家裡準備方便攜帶的食物,例如全麥鮪魚三明治、馬鈴薯沙拉三明治,香蕉等水果、綜合果汁。也可將綜合無糖優格、豆漿、牛奶與水果混打製成水果奶昔,運動後可以立即補充。

若無時間準備,便利超商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鮪魚御飯糰、低糖豆漿、茶葉蛋、果汁、低脂牛奶等,清楚的營養標示讓想控制熱量的人非常方便。

此外,建議至少喝水250~500毫升,不要喝咖啡等利尿性飲料。

吃過輕食讓體力快速恢復後,正餐仍須謹記均衡攝取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例如白飯、糙米飯、吐司、地瓜、麵條等複合性碳水化合物類食物,再配上豆腐、肉類、魚蝦類、乳類、蛋或瘦豬牛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避開高脂肪例如油花較多的五花肉、奶油麵包、餐包、雞翅、冷飲、零食等。

若是太晚運動或是飯後運動的話,建議以一份輕食為主即可。



根據國外的設計研究,最聰明的做法是運動後吃點東西,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比例為4:1或是3:1,能對肌肉恢復產生較好的效果。且熱量不超過300卡!快來看看哪些食物超級配:


(體重管理)3333健康減重飲食原則

TRA 3333正確飲食規劃表
3333=3份五穀類+3份蛋白質+3份蔬菜+3份水果 /每日
(一份是一個拳頭體積大)


以下推薦一些飲食示範:


上班族,急忙時可選擇的便利商店「早餐」    201794_1800713070716_1626505945_1708835_2214105_o




一般早餐店的三明治,可選擇燻雞、豬排、鮪魚、蔬果等口味。
當然,請老闆不塗美乃滋並使用全麥土司,健康又美味啦!    209222_1795599822888_1626505945_1700251_6534422_o




午餐常吃的便當,也沒這麼恐怖,避開油炸物,就成功一半囉^^
TRA3333飲食範例




燙青菜(或是買滷味燙的青菜也可以喔!)+水果
晚餐喝完TRA奶昔後,還可以另外補充蔬菜水果!真是太享受了~
164459_1618027943702_1626505945_1407933_4625326_n




吃進去的東西,一定要記錄!
減重一定要作的事,就是勤寫「飲食日誌」
以下是兩位減重成功達人提供的範本喔:


IMG_1925


IMG_1848




最後,提供TRA搭配三餐的正確使用方法。
TRA使用方法




除此之外,再告訴大家一個最關鍵的瘦身大絕招:
想瘦,就一定要有「美好的想像」+「美好的心情」喔^^
加油!告訴自己,健康又美麗,你一定可以的!


432095_389271904421827_100000170637139_1763890_87718199_n



(感謝芷筠、紫綺、國興、佳芬的資料提供。)

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

(體重管理)運動後聰明吃,加速減重。

(from 康健雜誌165期)

運動完不必挨餓,把握黃金一小時補充輕食,體力迅速回復又不怕胖。

運動結束後擦擦汗,你是為了讓減肥效果更好,只好忍著飢餓感猛灌水?還是犒賞自己的辛勞,大快朵頤?

其實,你可能已經浪費了一天當中身體吸收養分最完整、迅速的黃金時間。不管你是要減重、增肌或是為了健康,運動後的30分鐘到1小時內,聰明攝取一份營養均衡的輕食,讓身體能量迅速恢復,最後都會讓你的目標效果加倍。

早在12年前,美國運動醫學學會與美國膳食協會就曾公開肯定「運動後營養補充」的重要性。尤其在中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後,你的身體非常需要恢復精力與修補肌肉的來源。簡單來說,這時候你需要一點卡路里的進帳。

就像車子沒油了需要補充,才能走更遠的路。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教授劉珍芳解釋,運動時肌肉裡的肝醣大量被消耗,肝臟中的肝醣也被用來維持血糖平衡,因此,運動後補充一份均衡營養的輕食很重要,內容以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搭配最為理想,碳水化合物可恢復維持體力的肝醣,蛋白質者則能修補因運動受到破壞的肌肉組織。

如果運動後都沒有吃,就會像禁食,第二天你可能會非常疲倦,精神無法集中,肌肉痠痛也不易恢復。運動強度愈大,不舒服的感覺愈明顯。

心跳率130~140之間的中高強度運動例如跑步、爬山,運動後更應立即補充營養。

掌握黃金時間
許多人擔心運動後身體的吸收力變強,吃東西很容易變胖。甚至有人會認為辛苦運動燃燒掉的卡路里,會因為補回來的飲食而前功盡棄。

身體的吸收力變強是事實,但是容易變胖的結論並不正確。

1999年《營養科學與維生素學期刊》裡有一篇研究,比較運動後立刻進食與4小時後才進食的差異,在同等熱量食物的標準下,10個星期後運動後,立即吃的實驗組,體脂肪比另外一組低了24%,肌肉質量則多了6%。美國運動理事會的首席科學官員布蘭特認為,運動後的飲食不僅不會影響減重,反而會增強你的體力,從長遠來看更能幫助你減肥。

劉珍芳建議,運動後半小時到1小時,可補充一份簡單的輕食來恢復體力。 這些熱量並不會被當成脂肪儲存,而是拿去修補損耗掉的能量與組織。國立體育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最近也發現,運動後1小時之內攝取正確的飲食,身體像個海綿一樣,會迅速吸收吃進去的營養,提供修補之作用。

而運動後愈晚吃東西,效果可能愈不理想。因為延遲進餐,只會使得肌肉被迫分解肌肉蛋白來替補能源的缺乏,且之後使能源分配回肌肉的比例下降,讓養分被肌肉外的組織(脂肪組織與肝臟)儲存,台北體院運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郭家驊說。

碳水化合物聰明吃
很多人不知道這個祕密,運動後其實是一天當中最適合吃複合性澱粉類食物的時刻。

大家一聽到就害怕的澱粉與碳水化合物,例如地瓜、麵包與御飯糰等,扮演運動後的重要角色。因為運動時消耗掉的肝醣,可以靠好的碳水化合物來恢復,讓體力迅速回來,並且不會儲存成脂肪。

國際運動有氧體適能教練李筱娟指出,很多人減重時只吃蛋白質,不吃碳水化合物,長期下來身體機能會失調,復胖機率反而會提高。

近二十年來國外不少研究顯示,運動後攝取麵包、麵食類、穀類食物、糙米、馬鈴薯等複合性澱粉有助於肌肉修補,至於富含糖分的餅乾與蛋糕等單一性碳水化合物,則應盡量避免。

除了澱粉類,水果也是碳水化合物中不錯的選擇,柳橙、蘋果、奇異果與番茄等都很適合當運動後的補充,甚至可以做成果汁,加速身體吸收的速度。劉珍芳建議,也可選擇略帶酸味的水果,裡面富含的檸檬酸有助於促進肝醣的再生。

蛋白質輔助修護受損肌肉
而蛋白質的重要性則在於可修補與再生運動時被破壞的肌肉組織。已經有不少研究顯示,碳水化合物搭上適量的蛋白質,可以增加肌肉質量與性能,甚至有助於減少體脂肪。

日本曾有一份研究指出,運動後攝取蛋白質的人,減少的幾乎為脂肪,而運動後沒有攝取任何食物的對照組,流失掉的除了脂肪還有肌肉。

若想透過重量訓練來增強肌肉的人,可以選擇適量蛋白質的碳水化合配方的飲食來加強肌肉生長,對於比較講究快速恢復的比賽選手,可選較易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與乳清蛋白配方食品。

不過郭家驊提醒,一般運動後的飲食比例上仍應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因為碳水化合物有較佳促進胰島素分泌的效果,可加速蛋白質被吸收。如果碳水化合物比例過低,可能造成血液中的氨基酸被吸收的速度緩慢,在血液中滯留較久,反而加重腎臟負擔。

掌握份量黃金比例 澱粉4或3:蛋白質1
根據國外的設計研究,最聰明的做法是運動後吃點東西,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比例為4:1或是3:1,能對肌肉恢復產生較好的效果。

並且份量不要多,熱量控制在300卡左右,在這個原則之下,不會讓你脂質合成的酵素增加。「身體有一個良好的自我調控功能,當你需要這些熱量的時候,身體就會選擇走向吸收這條路。」 劉珍芳說。

熱量不超過300卡
如何控制運動後的點心為300卡以下,且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為4~3:1有訣竅。

劉美珍建議民眾把握一個原則,含有比較多碳水化合物成分的食物,例如鮪魚御飯糰、包子、壽司,可搭配另外一種含蛋白質比較多的食物例如低脂牛奶、優酪乳或低糖豆漿等,營養上較為均衡。

例如香蕉搭配一杯低脂牛奶,即為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均衡分配,熱量只有約250卡。其他像地瓜+1顆水煮蛋、幾顆杏仁果+低糖豆漿,或是一份馬鈴薯沙拉三明治,也都是可以考慮的選擇。

運動前先可以先在家裡準備方便攜帶的食物,例如全麥鮪魚三明治、馬鈴薯沙拉三明治,香蕉等水果、綜合果汁。也可將綜合無糖優格、豆漿、牛奶與水果混打製成水果奶昔,運動後可以立即補充。

若無時間準備,便利超商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鮪魚御飯糰、低糖豆漿、茶葉蛋、果汁、低脂牛奶等,清楚的營養標示讓想控制熱量的人非常方便。

此外,建議至少喝水250~500毫升,不要喝咖啡等利尿性飲料。
吃過輕食讓體力快速恢復後,正餐仍須謹記均衡攝取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例如白飯、糙米飯、吐司、地瓜、麵條等複合性碳水化合物類食物,再配上豆腐、肉類、魚蝦類、乳類、蛋或瘦豬牛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避開高脂肪例如油花較多的五花肉、奶油麵包、餐包、雞翅、冷飲、零食等。

若是太晚運動或是飯後運動的話,建議以一份輕食為主即可。


《運動後超速配飲食》
根據國外的設計研究,最聰明的做法是運動後吃點東西,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比例為4:1或是3:1,能對肌肉恢復產生較好的效果。且熱量不超過300卡!快來看看哪些食物超級配:






2011年7月9日 星期六

(體重管理)瘦身七大兵器之「吸油丸」

P7095203
沒錯,這就是把平常吃東西會加的辣油加到清水中~





P7095205
側面看就是這樣,因為比重的關係,油,當然是浮在水面上!





P7095214
今天要介紹的秘密武器「吸油丸」(還有奧運五環的帥氣logo耶^^ 高檔貨!)





P7095192
講師雁文一雙巧手把吸油丸加到辣油上!





P7095194
可以看到吸油粉和辣油漸漸融合。





P7095198
從側面看,吸油粉將油包圍起來後,開始沉下去~





P7095204
哇!完全沉下去囉~水面上完全沒辣油了!





P7095206
側面看更是明顯呢!



*稍微講一下這原理吧:

這吸油丸內主成分是-幾丁聚糖(Chitosan),
它具備植物性膳食纖維共通的功能,
更由於帶正電陽離子的特殊型態,
使它可吸附帶負電的脂肪和膽汁酸的效果。
更簡單地說,在油脂被它吸附後,其型態就會像纖維而不像油脂,
這會令身體不去將它吸收,甚至可幫助排便唷^^





P7095202
最後讓我們瞧瞧吸油丸作用前後的比較吧!
(想像一下,如果這是在身體裡,真的會讓身材差很多耶~)





P7095200
左邊完全掉在杯底,右邊油脂則浮在水面!








炎炎夏日,衣服越穿越薄越少~
要瘦身當然就是馬上行動囉!
讓我們看看一個月前開始TRA瘦身的黃國華同學吧^^


黃國華TRA一個月1
一個月就瘦了5公斤,體脂掉3.4%,瘦超好的啦!



黃國華TRA一個月2
正面



黃國華TRA一個月3
側面



肚子完全小一圈,很難相信這只過了一個月!
他還有兩個月的計畫呢~
大家一起來期待國華的完美改造大變身囉^^

瘦身加油,健康加油,美麗加油,腹肌也加油!

歡迎大家一起加入體重管理計畫



*吸油丸其實只是瘦身七大兵器之一,國華還加了另外六種合併使用,所以效果超級完美啦!


我們的使命是要在世界各地凝聚一股善的力量:憑藉酬報優渥的事業機會、不斷創新的優質產品、和充實積極的優良文化,賦予人們提高生活品質的力量。

最新消息:https://www.evernote.com/shard/s10/sh/98d54d03-66ca-46fe-9493-da603031755b/a9920c1d5d224563853c6f6bea04dcb8

NU SKIN 寰宇領袖

陳克弦 Ellery Chen

賴佩宜 Emily Lai

FACEBOOK : ellerychen

Cell Phone : 0937967175

每天 都要離夢想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