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4日 星期三

(分享)你的人生,可以不只這樣。

小潼以前1
小潼
原為資訊公司主管
藉由擊敗對手獲得競爭力
但為了工作,失去健康、美麗、自由
得到"沒作就沒有"的暫時性收入


小潼超美照
小潼
現為NU SKIN寰宇領袖
藉由幫助他人獲得生產力
因為如新事業,越作越健康、美麗、自由
得到"可累積可倍增"的永續性收入 



 其實
 你的人生,可以不只這樣。

~改變~



[本文轉載自 商業周刊 第1160期]


新年新氣象,二○一○年,你最想改變什麼?

農曆年前夕,《商業周刊》與一○四人力銀行合作「台灣人,你想改變嗎?」網路問卷調查,結果出爐:九四‧三%的人認為自己需要改變!

改變大調查出爐,台灣社會兩項發現

他們最想改變自己什麼?「不抱怨、正面思考」最多,占三六‧一%,其次是「每週固定運動三次、減肥又健康」及「把語文學好,增加工作競爭力」。由此份問卷,我們發現二層意義:

發現一:想改變的都是小改變,反映當下社會氣氛是反求諸己,從個人最需要也最容易改變的事開始。
 

心理學家王浩威分析,多數人想改變的,都是個人思考、健身習慣等自身周邊最常被發現的項目,相較之下,「從現在起,勇敢完成一件十八歲時的夢想」、「做一件到七十歲想到都會笑的事」和「增加美好的性經驗」等夢想類改變,排名相對落後。

「多數人傾向保守型的改變,而非攻擊型的改變,顯示出集體心態比從前更保守。」王浩威分析。

不過,法鼓山聖嚴法師的傳人果東方丈說,保守另個意義是先求穩,見機行事,而不是貿然行事,因緣成熟時則發大願心做利益大眾的事。「真正的改變,是從修養自己開始,再用自己的行為去感動他人。」

發現二:台灣人的人生轉折提早到三十歲。
 

在心理學上,一個人的改變,可分為提高外在競爭力的「攻擊型改變」,和培養內在條件的「防禦型改變」,而「轉攻為守,則被視為中年危機的分界,」王浩威分析。

我們再對問卷進行交叉分析後發現,三十一歲以上的族群傾向選擇「防禦型改變」,其中,「不抱怨」、「固定運動」和「有耐心」是他們最希望改變的三個選項。王浩威由此推估,此刻的台灣社會,「三十歲就出現轉折,回歸自我。」

王浩威進一步分析,台灣人的生涯規畫模式,經過三種演變。第一種稱為「李登輝人生」,也就是像李登輝一樣,每完成階段式目標,馬上朝著下階段目標邁進,所以假設三十歲的目標是成家,四十歲就要追求社會地位,五十歲、六十歲繼續下去。「人生就是一個從左下往右上成長的直線,不停的求進步,」「是台灣經濟起飛 時期的典型生涯規畫。」

第二種稱為「失樂園人生」。《失樂園》是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暢銷小說,描述一個雜誌社總編輯,享有社會地位,卻在五十歲左右遭逢事業瓶頸,產生中年危機,最後導致外遇。

一九八○到九○年代的台灣社會,上班族普遍在五十歲左右面臨職場高原期,不上不下;原本直線向上成長的人生曲線,到了五十歲開始維持平盤、甚至反轉走下坡,就是此典型。

第三種則是台灣目前的狀態。美國知名心理醫師克利絲汀(Kenneth W. Christian)稱之為「低成就趨勢」(Underachievement)

克利絲汀在其著作——《這輩子,只能這樣嗎?》(Your Own Worst Enemy)中提及,一九七○年代所定義的「低成就」,普遍指學生在學習上的表現低於能力範圍;但到二十一世紀,「低成就」現象已經擴大到個人心理層面的自我設限,包含幾個特徵:容易放棄、猶豫不決、缺乏計畫和執行力、做事拖拉、凡事力求簡化、害怕失敗等。

也就是說,固然有九成四的人想改變,但大環境艱難,多數人最後可能仍無法改變。原因何在?「因為人既希望新現象出現,另方面又捨不下舊有的環境,害怕改變,一變動就惶恐不安,」法鼓山住持果東方丈說,「唯有學習放下的勇氣和智慧,才可在瞬息萬變的時代裡成長、改變。」  

放下過去,雖是一念之間,卻也需要鍛鍊與時間。

根據心理學家研究,人類的改變過程包含五個階段:思考前期、思考期、準備期、行動期和維持期。

前兩個時期,個人仍停留在自我探索方向的階段、無法捨下舊有環境;中間兩個時期,在確認方向後開始行動,並得到改變後的初步結果;最後一個時期是要把改變內化,徹底放下。

遵循六心法,啟動改變連鎖反應
 

心法對了,才能改變。以下是綜合各方權威理論「三要三不」的改變六心法:

一、不要等時機。為什麼我們沒有辦法立即改變?這是因為我們以為,改變有特殊時機,在時機還沒到之前所做的都是多餘,但這想法大錯特錯。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Milton Erickson)曾經說過,人們接受心理治療,是因為他們想要改變,但他們只想用自己的方式改變。這種抗拒心態是最大障礙。所以改變人生的第一步,就是不要等,如果一定要等到心情好的時候才來改變,一旦心情不好,生活又恢復和過去一樣。

或許你為了「不抱怨,正面思考」,找到了去年最 紅的《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並上網訂了一個紫手環,打算在紫手環到手以後,開始實行計畫。但是,在紫手環到手前,你還要繼續抱怨嗎?其實從這一刻起,你就可以運用手邊的工具,例如橡皮筋,充當手環,或是把銅板、小石頭放在口袋裡;當下,就是改變的開始。

二、行動不貪多。也許現在的你,不滿意你自己,所以特別規畫了一個三百六十度的大轉變,又要不抱怨,正面思考,還要把英文、日文學好,當然不能忘了每週運動三次……。林林總總的目標一大串,卻忘了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如果同時專注在太多事情上,一定分身乏術,失敗的機率自然提高。因此,不妨先專注在一件事情上,如同CNEX 基金會執行長蔣顯斌所說:「只要有一口井,你的人生就不一樣了。」

此外,在掌握的範圍內慢慢的改變,循序漸進,才能從中適應新的技巧,觀察到具體的進步。親子書作家游乾桂說,改變不能執行的原因,常常是因為捨近求遠。「從身旁的事情去改變,」你才不會因為短期看不出成效而打退堂鼓。

三、不怕失敗。在改變的過程中,必然伴隨著許多挫折,但是換個角度看,如果沒有改變,哪來挫折?挫折就是你進步的依據,說明你正在改變。果東方丈提到,「做不到是正常的, 只要我們有那份向上向善、改變調整的動力,踏出去,一點一滴,從零開始,先有出發,從一起步,才有未來的十到一百。」

「在台灣滿普遍的是不敢去嘗試,太在乎失敗,」王浩威說,怕嘗試以後失敗,所以放棄嘗試,「可是事實上失敗沒有那麼重要。」唯有勇敢迎向失敗,才可能嘗到成功的果實。

譬如蔡英文剛當民進黨主席時,曾經個人民調支持度由五成下滑到只剩三成,但蔡英文不放棄,終於贏得三次勝利,奠定自己的領袖地位。

四、要有耐心。一開始改變,你可能會手忙腳亂,甚至感覺狀況越來越糟,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畢竟你正在拋棄過去的習慣,接觸新的事物,麻煩在所難免。多給自己一點時間,等「習慣成自然」,混亂的狀況都會隨時間漸漸趨於平穩,也正式宣告改變大功告成。

例如,為了快速改變身材,設計了一個「魔鬼式減肥法」,雖然可能很快達到理想的標準,但新的生活習慣若無法持久,很快又會復胖。其實在改變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持續。
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Abraham Lincoln)為了成為一名律師,常常徒步三之十英里到一個法院聽其他律師的辯護詞,回來後對著樹林和玉米田模仿他們的神態、手勢,最後終於靠著這項演說技能,進軍政界,留下有名的蓋茨堡演說。

果東方丈則說,他現在碰到任何變化,都能接受面對、正向思考,言語絕不衝擊人,其實,他剛進僧團時,習氣煩惱也很重,講話常被誤會在罵人;現在的樣貌,是花了十多年薰陶修煉來的。

五、要懂求助。或許你還在猶豫該不該改變,找個強而有力的靠山,這可以讓你改變的心更篤定。

例如找個夥伴一起改變,互相激勵。或是找到一個支持者,在你遭遇瓶頸時推一把。只有國小畢業的蔡秀英,從賣檳榔歐巴桑變身為作家,就是在女兒的支持鼓勵下,熬過學習與放下的痛苦,浴火重生。

你也可以從閱讀下手。游乾桂說,書中一個人物的想法,可能是一個觸媒,讓你產生改變的動能。金曲獎最佳作詞人方文山,曾經在一次的訪問中提到,閱讀《野火集》讓他發現,寫文章不一定只能風花雪月,還可以以筆代劍、氣勢磅礡。

透過閱讀,可以找到效法的對象,這些對象都在對你說,只要去做,就可以做到。另外,在閱讀中可得到很多資訊,這些訊息可以更堅定你的意志,努力朝改變的方向邁進。

六、要有計畫。最後,改變需要規畫,如果你有一個完整的計畫,改變就更容易循序漸進,邁向成功。

一個好的計畫應該包括短期與長期的目標,針對這些目標,分階段訂定執行步驟,從簡單的事情開始,慢慢建立自己的信心,再挑戰困難的任務。量身訂做的計畫,可以讓你實踐起來更有效率。

二○○三年二月《美國今日報》(USA Today)報導,一個由美國斯克蘭頓大學(University of Scranton)進行的調查,他們在二○○二年詢問受訪者,發現有四五%的人會許下新年計畫。

在這些許下新年計畫的人中,研究員把他們分為兩類:一類是把新年的計畫寫下來,另一類人只是想一想,並沒有寫下新年計畫。一年後,那些沒有把目標寫下來的人,只有四%的人有了一些改變,相對的,把新年目標寫下來的人,有四六%改變了,成功的機率足足差了十倍。 

有了計畫還不夠,寫下目標、時時拿起來看,你會更有改變的動力。

這些,你絕對做得到;因為改變之前,人人平等。如同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所言: 

「期待他人或等待未來,改變將永難實現。我們自己,就是我們等待的人;我們自己,就是我們尋找的改變。」

 

延伸閱讀:今年,大家最想改變的是? 

30.1% 早睡早起,作息固定
20.3% 遭遇突發任務或做過多瑣事,比以前更有耐心
19.0% 減少發怒的次數
17.3% 把薪水的1/3存起來,不當月光族
14.0% 上班時間做完份內的事,準時下班
11.7% 認真閱讀理財資訊,不要人云亦云
8.1%  積極安排聯誼活動,再談一次戀愛
7.7%  從今年起,每年做一件到70歲都會笑的事
6.6%  不吃油炸食物,尤其是鹹酥雞
6.3%    培養兩性情趣,增加美好的性經驗
5.6%    從現在起,勇敢完成一件18歲時的夢想
4.0%    每週吃素一次,拯救地球
2.9%    爭取簡報發言機會,練習台風
2.9%    買股票不要槓桿操作
2.8%    臉部微整形,讓自己年輕10歲
2.5%    被客戶拒絕不氣餒
2.4%    其他
1.2%    每週做志工3小時
1.0%    每週回家吃晚餐2次 





---
人只有"這一生"的機會
值得因為不滿意現況而努力"改變"

為了改變,
值得咬緊牙根。
值得聲嘶力竭。
值得承受無數次的挫敗。

然而,
你的成功改變,
值得你對著鏡中的自己說一聲"感謝你的努力"。

你想改變了沒?
我們一起努力!






"從今年起,每年做一件到70歲都會笑的事" 
-->呵呵,為了這個,再累都值得^^  加油~

2010年2月14日 星期日

(分享)找真愛與找外星人一樣難!?


20091231-1358-PC31604020091231-1359-PC31604220091231-1359-PC31604120100207-1313-R0018541



每天可能都有愛情故事上演,但倫敦一名經濟學研究生指出,在倫敦找到真愛的機率跟到銀河系裡找到外星人幾乎一樣小。

美國天文學與天文物理學家德瑞克(Frank Drake)1960年寫出德瑞克方程式。科學家常用這個方程式計算我們銀河系中存在外星人的可能機率,華瑞克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經濟學助教貝克斯(PeterBackus)用同一個方程式計算他自己在倫敦尋獲真愛的機率,結果發現竟然只有0.00034%。

31歲的貝克斯挑理想的另一半甚至沒有那麼嚴苛,他只要求對方也住在倫敦、年齡介於24-34歲之間、擁有大學學歷;貝克斯自己住在倫敦中部一艘狹窄的船屋上。

他預估符合條件的女生之中,只有5%的外貌會吸引他,這又進一步降低了找到真命天女的機會。

貝克斯說,依此看來,全英國約有1萬500個女性完全符合他的條件,而德瑞克方程式算出銀河系中可能存在1萬個可溝通的文明社會,貝克斯的可能理想情人只比可能存在的外星人多一些而已。

他估算,僅0.14%的倫敦女性以及0.017%的英國女性通過他的門檻。

但談戀愛需要兩個人才行。

如果貝克斯的夢中情人跟他一樣挑剔,要找到也會對他心動的人,機率就只剩0.00034%而已。

他分析:「全英有26個女人其中之一可能跟我發展美好戀情,那也就是,某天晚上在倫敦,我有0.00034%的機會遇到她們其中之一,28萬5000分之一的機會,希望不大。


不過愛情仍會推翻一切來敲你的門,自從貝克斯開始寫這篇愛情方程式的報告,他也開始跟自己的鄰居交往,對方符合他的年齡要求,擁有大學學歷,而且也住在一艘船屋上 ^o^





---
有很多事真的是科學無法解釋的...
有些病醫生治不好,喝符水就有用。
還有用氣功來賣洗衣精的><

然而"緣份"這件事,
你最好也不要太認真去分析它~呵呵!

想當初,
我和佩宜的一見鍾情,
是我怎麼樣也料想不到的~(羞...)

不過我相信一件事,
"認真地"過日子,
夢想、愛情 ...
機率再低,都會有悄悄來到的一天喔^^


~情人節快樂~

我們的使命是要在世界各地凝聚一股善的力量:憑藉酬報優渥的事業機會、不斷創新的優質產品、和充實積極的優良文化,賦予人們提高生活品質的力量。

最新消息:https://www.evernote.com/shard/s10/sh/98d54d03-66ca-46fe-9493-da603031755b/a9920c1d5d224563853c6f6bea04dcb8

NU SKIN 寰宇領袖

陳克弦 Ellery Chen

賴佩宜 Emily Lai

FACEBOOK : ellerychen

Cell Phone : 0937967175

每天 都要離夢想更近一步